
文/台北眾力方程式
社區集資 | 臺北眾力方程式-2020 發聲(發生)什麼事!
同一塊土地、同一片天空,三個議題,同時在臺北現正熱映中,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從心的視角看看臺北各地正在努力的人們,也與我們一起透過集資擾動臺北城。
臺北眾力方程式今年九月陸續在集資平台上推出醞釀已久的社區型集資案,在木柵的安康社區有政大USR計畫下的學生社團在蹲點、陪伴已久的社區內欲進行兒少攝影課計畫、北投關渡地區有返鄉的青年農夫發起守護臺北最後一片金黃稻浪的農地保護計畫、萬華老牌社區組織糖廍文化協會則在台北市的另一隅發起艋舺人最關注的年度甘蔗祭活動。
臺北市北區案例:八仙六代園-守護臺北最後一片金黃稻浪
關渡平原一望無際的水稻田,春季時綠浪搖曳,襯著背後觀音山、大屯山、七星山峰相連的山景是臺北人獨有的美景,也曾經是舒國治作家筆下「早已是城市,卻稻田仍大片可見,何佳好之時代」,但現今很多北部人其實不知道,也不相信原來北投有產稻米。臺北產的米,在最嚴格的市場要求下努力求生存,但因為糧商往往都是從中南部一路收割上來,等到到了北部,價格往往已經落到了底盤,臺北產的米,就只能和著其他地區的米賣出,稻米的里程,也就這樣諷刺的乘上加乘。
關渡平原這片土地,在現在急降雨的極端氣候下,對於大臺北地區有極重要的蓄洪功能,免於居民身家性命受到洪水的襲擊,另一方面在臺北能有如此大一片的水稻田區實在難得可貴,除了陽明山是臺北的前花園外,關渡平原勘聘美為臺北市的前菜園,也是市民周末休閒、孩童環境教育,體驗實農基地的好所在。
現在已經在八仙從事農的第六代的亦真說起自幼成長的這片土地,除了童年回憶,現在還希望能為下一代多做點什麼。小智跟亦真夫妻現在是關渡極少數的自耕農,也是唯一轉做有善耕作的青農,在他們回來的這三年時間,農田間的生態慢慢有了改變,田裡陸續發現許多動物們,鳥兒回來築巢了,田蚌、小蝦、螃蟹也在蓄水池中出現了。但只有兩個人兩雙手是不夠的,他們希望透過這次的集資計畫能找到更多對於農業、生態有興趣的朋友們能夠一起加入都市農作的行列,讓更多人了解到守護關渡平原的重要性,也希望從吃米、農作體驗加入生態永續的行列。
臺北市中區案例:老牌社區組織的華麗進擊-糖廍文化協會
隨著第一波「社區總體營造」風潮而起的糖廍文化協會在2000年成立,20年社造之路一路走來,不僅成功保存了台北糖廠、糖倉,讓其化身為萬華在地眾人日常散步、生活互動的所在,糖廍協會更是每年固定舉辦甘蔗祭,以園區中這片社區共同認養、種植的甘蔗田中,甘蔗的甘甜滋味串接起社區中的人情味與情感記憶。
今年糖廍文化協會由萬華在地女兒-萬華社區小學負責人德君接任會長,帶領協會成員投入109年度臺北眾力方程式募資輔導計畫。希望透過群眾集資技術與經驗的培力,讓今年度第21屆的艋舺甘蔗祭、20歲的糖廍協會,能以甫過成年禮之姿,在群眾集資平台上讓更多異溫層看見糖廍在地的美好,串聯社區店家、企業、繪本創作、艋舺團圓辦桌等元素,讓社區居民一同重溫糖廍過往的黃金年代。
老牌社區組織和萬華近年越發蓬勃茁壯的在地社群力量相結合,對於社區集資而言極具參考價值。老牌社區組織的權力結構不同於一般能更靈活、決策快速的社區社群組織,而在地節慶議題所涉及目標群眾仍以在地民眾居多,如何在內容規畫及文案描述上讓「小眾在地議題」轉化為「大眾」更是需要不斷努力的方向。
艋舺的土黏人,是台北都會型社造中少見擁有豐沛社造底蘊與不斷創新能量的地方,能有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投入社區事務、老牌社區組織、商家之間串起的各項串聯合作…。期待這次的艋舺甘蔗祭集資案作為一個引子,持續滾動更多社區力量進入糖廍文化協會這個老牌社區組織之中。
臺北市南區案例:微光盒子-每位孩子都值得被看見
我們不是出發在路上找孩子,就是已經在找孩子的路上,這是微光盒子跟我們分享在安康社區駐點時其中之一的日常。
安康社區,是一個在繁華臺北市的一隅又被稱作「臺北市最後的貧民窟」,一個快要被社會遺忘的角落,因為過去政策及歷史的軌跡交錯,安康社區產生其獨特的文化脈絡與風俗民情,背負沉重的生活壓力與負面標籤,而在這邊成長的兒少因為環境、家庭、社會等種因素,面對外面的複雜的社會不自覺地包裝起最原始、脆弱的心靈,成為一棵棵小小仙人掌。所幸有一群大學生們,他們走進社區,走入孩童地日常,透過長期穩定的陪伴,使孩子發覺自己可以被尊重與接納透。他們就是微光盒子。
微光盒子,一個由政大學生創立的社團,透過USR計畫,於2018年起,已在安康社區服務超過兩年的時間,其中接觸了許多社區的孩子,也曾聽孩子們分享過許多自己於社區的故事,從他們眼中看到獨有的社區景點。他們希望以自身發出的微小光芒對於安康社區發揮一點點影響力,嘗試著用屬於安康社區的方式接住孩子。
2019年10月《咱ㄟ安康》攝影展,是孩子們第一次的作品對外展出,透過攝影與過去的自己對話,並從照片裡的紀實反映出孩子內心的聲音,從他們的口述裡看到不一樣的安康社區,那種帶著含蓄、微笑、堅定的眼神,將會使他們擁有一雙愛自己的眼睛。現在,我們邀請您,一起擁抱仙人掌,與孩子一起對焦未來。
臺北眾力方程式
都市再生議題的推展與行動,十分仰賴公私協力的夥伴關係,為促進多元的合作網絡,並擴大民眾對議題的關注熱度,107年起「臺北眾力方程式」以「社區集資」培力社區組織,透過群眾募資工具的專案執行過程,打破傳統政府補助框架並引動社會資本投入,並同時深化社區數位工具及專案執行力。計畫鼓勵提案團隊向群眾倡議公共議題,擴大社區提案自主性與在地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