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SR.WANG
社區議題松,找尋意志相投的社區夥伴!—臺北眾力方程式 活動側記
隨著臺北眾力方程式社造好點子徵件計畫徵件熱烈展開,臺北市都市更新處與臺北眾力方程式計畫團隊在上週 4 月 28 日舉行「社區議題松」,邀請在地社區團體、非營利組織與任何對城市議題懷抱熱情與想法的夥伴們,利用一個周末下午的時間,開啟一場連結人與社區,熱鬧滾滾的議題馬拉松!
「社區議題松」是由「綠色生活、生態環境、共生空間、社群共好、地方創舊」城市發展的五大議題出發,當天提案主題廣泛多樣,從都市農園與社區、公宅與鄰里關係、飲食文化的記憶保存…等,每位提案者由自身背景與關注的面向出發,提出與社區切身相關的議題,號召擁有共同興趣、具備各自項專才的參與者們組隊加入自己的提案。
(提案者提出各種社區提案)
(由在場參與者共同票選出社區議題松主題)
經過現場票選出眾人有興趣的討論主題,每組開始以「八萬能解決什麼樣的社區提案」做為框架聚焦,討論提案更具體的執行、解決方式、經費運用等層面切入,計畫團隊同時邀請資深的社造工作者、學者、專家組成導師團來到現場,建立專業的現場支援系統,提供面對面的經驗交換、諮詢與引導。
(議題松 Hacking 階段)
(導師來到現場提供學員意見)
跳出議題松的既定模式,除了來自不同背景的參與者密集的腦力激盪,參與者可以自由於會場移動、分組,利用活動場地仁安醫院空間隔間多、一二樓皆可走動之特性,創造可流動且鼓勵討論的現場氛圍。
(社區議題松活動現場)
(參與學員可自由於會場移動、交流)
(參與學員可以隨時與導師交流理念與經驗)
活動尾聲,成果交流時間各組分享組員們討論後更明確的提案方向,包含計畫內容如何針對目標族群進行溝通?執行內容、經費該如何拿捏?與社區在地的連結是否足夠?回饋時間導師也提醒,在投入政府計畫徵件時,同時也必須考量不同局處、不同計畫種類期望能達到的目標,以此思考計劃的切入點,也可以提高入選的機會。
(成果交流時間各組分享議題松後更聚焦的提案)
(眼底城市 陳懿欣老師回饋分享想法)
臺北眾力方程式不斷嘗試在網路盛行且不斷變動世代中,在公與私部門、傳統與創新之間找尋社區營造的更多可能。而「社區議題松」則是在提案的孵化過程中,引動「人」的力量,透過來自不同社區、社群等專業的人才們聚集協作,每一位參與者彼此發表想法、分享跨域觀點、結交意志相投的社區夥伴,從議題發想與落實、人才的對接中,尋找更多社區合作的可能與機會。
(photo /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臺北眾力方程式
都市再生議題的推展與行動,十分仰賴公私協力的夥伴關係,為促進多元的合作網絡,並擴大民眾對議題的關注熱度,107年起「臺北眾力方程式」以「社區集資」培力社區組織,透過群眾募資工具的專案執行過程,打破傳統政府補助框架並引動社會資本投入,並同時深化社區數位工具及專案執行力。計畫鼓勵提案團隊向群眾倡議公共議題,擴大社區提案自主性與在地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