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31
影片 / 觀點影片

走回街上,回到生活的地方:返腳咖 專訪

文字大小:

走回街上,回到生活的地方:返腳咖 專訪

汐止到底有什麼呢?我們是否真的生活在汐止?回看自己的「家鄉」汐止,心裡總覺得好像有什麼不太對。從小到大,每天都在練習如何「離開」的這個地方,在5位90年代出生的汐止年輕人心中,對地方從模糊逐漸清晰的認同感,開始產生變化。

社工背景,決定回鄉工作的珮綺;在外從事社區輔導工作的珮璇;想將設計專長帶回地方參與的文韋;大學念景觀系,曾經想做汐止研究但未完成的人傑;畢業後結束4年外地生活,從台南回到汐止生活的怡廷,每個人帶著對家鄉一點點的心虛與疑惑,「返腳咖」緩緩成形,一行人也許還在摸索,但在回鄉生活的路上,開始喜歡這裡,開始想在這裡「做點什麼」的故事。
 

尋找汐止的故事,從第一街開始

「汐止在現代化發展之後,社區式、集合式的住宅大樓這樣的空間愈來愈多,而像老街這種具有生活感的地方,算是蠻珍貴的,算是少數。這是我們覺得比較有趣的,有很多機會的地方。」怡廷解釋,汐止第一街,人們口中的汐止老街,對汐止還不了解的時候,他們決定來到街上走走,從具有歷史背景的汐止老街跨出第一步,深入生活感的街道,認識從前未曾認真探究的人事物。也許不像其他地方擁有保存完整的建築物,或是厲害的產業,但是返腳咖們覺得汐止不需要和別人比較「我們就是紮紮實實地重新走回街道上,重新去理解我們自己對這個地方的認同感。」珮璇說。
 

每一次行動,都想要接觸更多汐止的人

返腳走街」第一次帶著家人朋友們走訪汐止第一街上的老店家;「來去汐止!」從內容、設計到發行,以刊物的方式將返腳咖所認識的汐止分享給更多人知道;「街道研究班」是自主參與的社群,試著用不同的觀點累積更多的討論,開創更多汐止的議題;與在地文史收藏家姚大哥、研究班夥伴進行空間改造,誕生了「水返腳街道博物館」,一個收藏汐止故事,讓汐止人能夠彼此交流的空間。返腳咖帶著自己與家人、認識或不認識的汐止人、和汐止有關係的人,開始在一次次的行動中,彼此陪伴同時也不斷摸索,一起親身去理解、累積對汐止的認同。

而在今年6月剛結束的「水哉」特展,正是返腳咖們與街道研究班共同完成的展覽。從「淹水」這個主題向外延伸到汐止人心中感同身受的一段經驗,返腳咖們更從策劃展覽的經驗中,得到更多共鳴與反饋。負責策展與設計的文韋認為,展覽透過與觀者見面交流,透過人與土地的共同記憶產生連結,討論就自然而然地不斷延伸,未來也想繼續這樣的方式,創造出更多汐止的話題,還有屬於汐止的不同可能。
 

街道,人們來去的地方,也是生活的地方

「每一次的經過,街道的模樣都在改變,
? ?每一次的行動,地方的想像漸漸浮現。」──返腳咖

總是笑稱自己是一個鬆散的組織,也許沒有一定要去哪裡、沒有特定的目標,但是返腳咖們一直用更包容的想像看待汐止,未來想要從公共議題、在地教育開始著手,和汐止一起走出更遠的路。就像文韋所說,對故鄉的感情不是先天的,而是靠著後天自己去了解,將它放在心上,才會慢慢喜歡上這裡、想留在這裡,並願意為這個地方付出。隨著交流與際遇,看見家鄉的豐厚與特別,更深刻地認識生活的地方,摸索出參與在地的方式。

找到自己與汐止相互連結的關係,參與就能漸漸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返腳咖們一步步走回街上,回到生活的地方,讓街道成為串連彼此的媒介,一個歡迎所有人來去的空間,同時也是創造更多故事的地方。

?

※點按影片下方「字幕」鍵可開啟中文字幕

封面影像|返腳咖工作室的成員們,由左至右為文韋、珮璇、珮綺、人傑、怡廷

採訪、文字/SR.WANG攝影、剪輯/CH.CHENG影像協力/返腳咖工作室特別感謝/街道研究班的成員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