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0
影片 / 觀點影片

城市中的舞蹈課:《週一學校 Monday School》專訪/楊乃璇、陳運成

文字大小:

城市中的舞蹈課:《週一學校 Monday School》專訪/楊乃璇、陳運成

你跳舞嗎?或者說,你瞭解自己的身體嗎?

在現有的體制教育中,身體與肢體常常是我們忽視的部分,也許我們曾經擁有舞動身體的渴望,但這樣的需求卻未曾被重視,或者被好好對待。由小事製作發起的週一學校計畫,在星期一的夜晚,開啟我們對於學校不一樣的想像,所有人都能參與的街頭舞蹈教室,就在城市裡發生。

小事製作是一個位於臺北的臺灣當代舞團,以藝術為眾人而存在(Art is for everyone)為信念,致力於將舞蹈帶進人們的生活。而《週一學校》則是其中的一項計畫,在開放交流的學校1?裡,打破教育的框架,用一種溫柔的方式,重新拉近人與舞蹈的關係。

週一學校發起的契機源於舞團成立之初,剛成立的小事製作礙於無法負擔排練空間的費用,而將排練地點移至華山新生橋下。一群在高架橋下跳舞的舞者在公共場域中被人看見。越來越多的人路過、觀看、上前詢問,舞團便以此出發,在2016年正式創立了週一學校。邀請舞蹈界努力耕耘的藝術家,以不同的舞風與創作風格開放授課,免費讓大眾參與。

例如關注接觸即興的余彥芳老師帶來一場百人的身體解碼課程;或是街舞融合現代、表演風格的劉力瑋老師在兩廳院的廣場上引領學員感受律動、節奏;彭詩雅老師則與學員在橋下空間進行肢體溝通與表達的練習2 。老師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將自己擁有的專業呈現給大眾。進到城市街頭,離開一貫的表演場域,面對與以往更開闊的聲音,在公共場域中重新適應、調整,以車流與人聲為背景音,展開一系列的對話。

城市是動態的,隨著參與的人數漸漸成長,向外觸及的多元性也增加了,來上課的可能是上班族、設計師、演員,或者是高中生,每一堂不同的課與每一個到來的人相遇,在週一學校自身的多元性之下,呼應著街頭自由、流動、開放的特性,相互加乘。想像被打開,不同的體驗碰撞出更多可能,空間也因為人的流動而活絡了起來,而週一學校是所有人在公共空間裡,「共創」出來的作品。

小事製作認為這樣的舞蹈課開啟一個機會,不論是激起學生創作的慾望,讓人開始接觸不同表演藝術的演出,甚至到買票進劇場成為藝術家的潛在客群…。比起學習更精進的舞蹈技術,更關注課後一連串的效應,舞蹈與大眾之間的相互影響。

到底在週一學校能學到什麼?進到公共、陌生的場域,環境的不熟悉與彆扭可能是第一種感受,在沒有標準答案的舞蹈課裡,同時看見長期被忽略、關於身體自主自發的需求。週一學校帶給民眾的也許是一個契機,一個放下防備與偽裝的機會,一個親近城市的方式。在看似平凡的生活場域裡,用藝術的軟性力量,誠實地看見自己與他人。

舞蹈關乎於人,而舞動的人最重要的一部分正是自己的身體與心靈。希望能讓所有人都了解這一點,也許小事製作追求的與現代人汲汲營營追求價值不同,如同舞團成立的創作初衷:


「小事」,是最平凡的事,是生活裡習以為常的事,而這些事卻成為我們認識生命最重要的事;希望能讓所有的人從心裡喜愛真正的自己,而這絕對不只是一件小事。──小事製作


彼此真誠地相待,並用舞蹈的力量,將對於城市街頭的想像打開。下次遇到在華山新生橋下跳舞的人們,你可以選擇在一旁觀看,或是一同搖擺著身體,小事製作邀請所有人一起加入,主動創造城市中的美好樣貌。這股緩慢而溫暖、循序漸進的力量,持續茁壯,一波波踏實地前進著。

?



1 透過在公共場域,民眾主動參與、開放對話的藝術體驗。2 在Monday School授課的老師,國內都是目前臺灣年輕世代教育現場的實踐者(無論什麼舞種,都與學院派有別),國外都是專業舞者(產生示範作用與國內外資源連結)

※點按影片下方「字幕」鍵可開啟中文字幕

image c 小事製作 Les Petites Choses Production
採訪、剪輯/SR.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