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4講者 - 邱文傑 建築師
影片 / 觀點影片

〈HOME 2025〉台客,你建築了嗎? - 邱文傑

講者 - 邱文傑 建築師

文字大小:

〈HOME 2025〉台客,你建築了嗎? - 邱文傑

邱文傑 ╳ 強安威勝+構建築

 

四大議題:

台灣製造 & 美學、社區 & 共享

 

關鍵字:
混合使用、屋頂凸出物、台式美學

 

2025年的世界:
建築愈來愈多元,人際關係疏離,人失去現實感,建築是唯一讓你可回家的地方。

 

設計理念
 

能量說/二元論述

台北街頭巷弄始終有種混亂卻也吸引人的能量。其中混合使用實為不可或缺的幫手,相較於有型的外觀,內容本身的「跳TONE」,更令人驚奇。住宅大樓或傳統華廈、夾在樓層間的小酒館、辦公樓中的挑空廟宇、騎樓的多功能使用……,這種混合使用確實有其難以形容的能量,但也夾雜了令人不安、危險的負面情緒。

設計上思考「二元共存」的合理存在、探討兩個不同內容共存的可能。從統一的空間構築、動線的各自獨立到視覺穿透、隔?噪音等面向,試圖將兩個不同使用的內容,適當的融合在一起。去蕪存菁各自保有主體性,但仍能鼓勵或共享彼此部分的空間。這並非無限制的空間交融策略,其實不好的混合是亂源,反而消耗了正面的能量。


美學說

在混合使用的潛規則下,台灣城市、鄉村景觀普遍紊亂,但這種有機紛亂的現象長此以往,似也發展了另類美學的可能,這其中不少建築家、藝術家均有些詮釋。招牌、鴿子籠、電線、霓虹燈……這種看似庶民的都市城鄉風貌,似乎也暗示了某種台式美學的可能。任何常民生活中看似雜亂無章的台式場景,利用輕鋼架及鐵絲網,創造不同皮層,讓「理性的構成」隱藏在「非理性的皮層」之下,企圖打造衝突後和諧共存的美學觀。
 

屋頂平台的文藝復興

天際線是台灣城市發展的夢魘,最好的天空之城,淪為無政府主義下的戰場,其實老屋防漏、高溫難耐、儲物功能及屋頂溫室的概念,真真實實的需求,台北的天空早已有了自己的答案,但可惜雜亂無章,甚至危險,造成公安疑慮。再者,屋頂平台的社交功能(公共性)若能被凸顯,則除了型式外當更能豐富公眾使用的多元性,所以我們提出屋頂有機農園,混宅策略可供住宅亦或低度商業混合使用。

 

強安威勝+構建築:“包容、增生的建築元件”

對於台灣社會常民普遍使用來增生空間的材質以一個相對理性的小尺寸構件框架作為可依附的母體,讓這些元素成為空間的主角,勾起我們非常多的想像,要如何在技術方面創造一個充滿包容性的建築元件,去適應各種材質與空間之間的衝突與交融,同時展現獨特的構造增生行為,將會成為未來建造者從技術層面必須思考的課題。

 

(影片剪輯自「HOME 2025:想家計畫」研討會,特別感謝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協助)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策畫「HOME 2025:想家計畫」核心目標為集結跨領域創意設計界及產業界,共同探索未來都市居住議題,提出對於未來住居的嶄新詮釋與見解。

「HOME 2025:想家計畫」研討會,在2016年2月27日、28日於實踐大學台北校區國際會議廳舉辦。首次對外公開過去一年多來建築師與企業間密切討論,進而產出的階段性提案內容。本影音為邱文傑建築師分享與強安威勝+構建築合作的「台客 你建築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