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6文/雄本老屋規劃有限公司 蕭定雄、蕭涵文、蔡郁萱
文章一覽 / 專題特輯 / 2023 年 / 文章分類 / 都市。空間活化 / 台北好好生活

【好好生活提案】打造療癒陽台空間——設計師的陽台種植指南/專訪陳普設計師

文/雄本老屋規劃有限公司 蕭定雄、蕭涵文、蔡郁萱

文字大小:

【好好生活提案】打造療癒陽台空間——設計師的陽台種植指南/專訪陳普設計師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裡,能夠在生活空間中打造一片綠洲是許多現代人的嚮往。綠植不僅能美化環境,還具有淨化空氣的功效。在疫情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種植綠植,看中它們所帶來的「療癒力」,更吸引了年輕世代的「入坑」,也使觀葉植物成為一股風潮。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陽台是種植植物的首選場所。因陽台屬於半戶外空間,能夠較大程度的運用陽光照射和空氣流通的優勢,轉化成為一個適合綠植生長的空間,並且打造成能夠帶來放鬆壓力和療癒身心效果的舒適空間。然而,初次種植植物時該做哪些準備呢?新手愛好者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不同陽台的種植環境該如何選擇綠植?在陽台種植的環境中還有什麼容易忽略的細節呢?

陳普設計師談植栽的選擇與照護。
(Source:雄本老屋規劃有限公司 提供)

 

日目 247 Visualart 的負責人設計師陳普,三年前因為自宅搬遷後發現鄰居家的窗戶破損,在視覺上怎麼看都感到不舒服,於是入手了植物做遮擋修飾。隨著他加入植物交流社團並結識了更多的植友,更加的深陷其中「出不了坑」。於此同時工作室也開始種植並且數量不斷增加,其中還將露台打造成有如熱帶雨林般的秘境,也為此設立了YouTube頻道「PIBI  GARDEN」,拍攝有關植物的專題影片。在本次訪談中,我們邀請了陳普設計師談談如何打造一個充滿療癒氛圍的植栽空間。

歡迎光臨新手村,注意事項no.1

「開始養植物之前一定要先觀察家中的日照位置」陳普說,根據陽台的特定環境條件,如日照光線、進風和濕度,我們在選擇植物品種時也要有所考量,根據不同植物特性所需要的日照時間也會不同。而現在有一些功能性的App應用程式也可以協助觀察家裡陽台的陽光方位,讓使用者知道在不同的季節之下,太陽的位置與路徑、與自家陽台的關聯性如何,如 Sun Seeker、太陽的軌跡、太陽測量師等,都是可以參考使用的陽光衡量工具。


陳普推薦應用程式Sun Seeker App,可以觀察住家每天的日照角度。
(Source:App Store 截圖畫面)

確認了陽台日照時間及方位,就能選擇適合種植的植物,東面陽台為半日照環境,陽光照射時間為上午,市面上的植物一般都能選擇;而西曬陽台雖也為半日照環境,因為下午直射的陽光溫度較高,就需要選擇戶外或耐曬的植物,像是多肉植物、仙人掌等,或者可以自己增加遮陰的效果,如陳普工作室的窗邊就是西曬的光線,所以他在窗戶邊加裝了遮光的帆布,讓下午的陽光不會太強烈;而南面陽台雖為全日照環境,從早到晚都曬得到太陽,但和北面陽台一樣,光線相對較溫和,就可以選擇種植大部分的蕨類和觀葉類植物。

此外陳普也特別提出,在第一次嘗試養植物時不要選購過於昂貴的品種,在尚未打造出完善的種植環境及獲取足夠的種植知識以前,植物可能無法適應其周圍環境而無法存活,這樣的失敗可能會加重對植物種植的挫折感。

光線、濕度、空氣流動,打造陽台「微氣候」

在具體了解自身環境之後,我們該何在陽台上營造出適合植物生長的環境?植物生長重要的因素是光線、濕度、空氣流動,我們了解了家中的日照方向後,接下來可以確認自家陽台的實際情況。
 

陳普於工作室使用加濕器以及讓植物群聚,打造「微氣候」。
(Source:雄本老屋規劃有限公司 提供)

一般來說,開放式的陽台雖然空氣流通,但較難維持環境的濕度,為了增加濕氣,我們可以放置水盤以及讓植物的聚集,同時土壤也會釋放出濕氣;或是可以將部分陽台打造成一個可加濕的空間,使用加濕氣穩定環境濕度後,即可種植需要較高環境濕度的植物,如觀葉類的火鶴、或中小型蕨類如鐵線蕨。

陽台被忽略的那些日常小事:產生熱氣的冷氣室外機

一般步登公寓陽台可能會放置洗衣機和鞋櫃等物件,若要種植植物除需注意動線規劃,還要考慮冷氣室外機設置的位置。夏天開冷氣時,室外機會產生熱氣讓周圍像烤箱一樣悶熱,用心照護的綠植可能因此乾枯。住宅若有前後陽台,可以將室外機與植物的位置分開規劃,或者可用熱氣導風的方式改善,若無法完全避免上述情況,我們可以選擇種植耐曬、不怕熱植物,如海葡萄或大棵雞蛋花。

海葡萄特性耐風又耐熱,為許多人作為陽台的大型觀賞植栽。
(Source:菩提園藝 Puti Plant Shop

 

此外,在澆水時需要注意避免水流影響鄰居和路上行人,如果澆水的水流沿著建築物的管線流到鄰居的樓下,抑或陽台不具防水功能導致漏水問題,可能會引起路人或鄰居的不滿。

沒有陽台的 Plan B ,室內種植的優缺點

當前越來越多人將陽台植栽轉置室內,雖然現在也有很多適合室內生長的植物,但室內環境需要有散光進入並且通風良好的位置,若光線不足,植物莖部為尋找光源會伸長徒長,不但植物不健康,外觀也不美觀。此外,室內植物的生長也需要注意溫度和通風情況,大部分植物與人類一樣,喜歡在舒適的環境下生長,打開單邊窗戶或開啟風扇感到涼快不一定是通風的環境,所謂通風環境則是要有「空氣對流」的狀態,最簡單的評斷方式即是,如果人在這個空間內不覺得悶,這個環境即是有良好「空氣對流」的環境。當人外出時,可以將雙邊的窗戶開啟產生「對流」,才不會讓室內植物因為不通風,導致長菌或過熱。

陳普也提出,在室內種植植物雖然可以營造出不同的氛圍並與空間互動,但室內植物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照顧,另外,由於土壤是有機的環境,它也可能會產生一些蟲害。若希望照顧省時,可以選擇種植一些中大型、容易照料的植物,例如一株好種又美觀的龜背芋,或者保持植物數量不要太多。

將植栽轉置室內空間中,須留意室內環境有散光進入並且通風良好的位置。
(Source:花間散步 花草植物美學 提供)

不同的陽台種植環境:大樓vs公寓

在常見的步登公寓當中,能夠較自由地採用一些 DIY 方式,如前述創造局部的空間隔斷,打造可以加濕的環境,取得最適的陽光照射及濕度控制相關配置,或者適量加入植物燈,讓植物能夠在更加舒適的環境下生長。

然而在新大樓的陽台之上,情況就稍有不同。新建築物在法規及社區規約的限制之下,可以針對自家陽台調整出最適種植環境的作法上就有些不同,例如不允許安裝遮光設備等。此外,高樓層雖然看似可能有較好的採光條件,但同時也須面對風量或風壓較大之環境狀態,容易對植物造成破壞。不過只要觀察好空間環境,在受限的條件下仍有許多植物品種可以做選擇,只要做好基礎的綠化及選對植物,在大樓陽台也能將植物照顧好。

綠色生活帶來的改變

「不管是種植在室內還是室外,讓植物進入生活對生活品質都是加分的」陳普與我們分享,照顧植物的過程也能讓心靈療癒。在這過程也因為開設了植物的頻道,帶來更多交流對象,增加了與他人的互動以及跟社會的連結,許多植友也表示「原本是在照護植物,最後是植物療癒自己」。同時,也會開始以不同的觀察角度看待生活,留意城市和空間的光線、方位和空氣,重新思考環境和四季的變化,這些變化也使我們開始重視自己與外在環境和城市的關係。
 

陳普表示種植植物會開始理解生活的環境,看空間也會有不同的層次跟細節
(Source:雄本老屋規劃有限公司 提供)

此外,與植物互動的過程也提供了創作上的靈感,除了今年 2 月配合「臺灣國際蘭展」打造並搶先成為第一波亮點於臺北 101 展出之《Orchidsaur》,並打造出吉祥物「Orchid 獸」,都讓觀者驚艷於植物的裝置藝術的結合與呈現。陳普設計師與團隊今年十月也會參與國立臺灣美術館展演創作計畫「U-108  SPACE」,以「串流群落_溫室的溫室」為題講述以植物為核心,連結過去、現在、未來的想像與體驗故事。因為對植物的熟悉度,可以將植物元素更融合於創作作品上呈現,透過創意與植物的結合,展現了空間、植物與人生活互動的更多可能性。

【好好生活提案】從「空間轉換」和「通用設計」打造陽台空間的適切生活/專訪無印良品設計企劃室總監吳宗育

【好好生活提案】從「將就」到「講究」—打造與寵物共生的陽台住宅 / 專訪貓宅設計師劉文慧

【精選書摘分享】這一年,我靠植物找回自己——讓疲憊歸零,綠活慢療重啓人生

【精選書摘分享】安心蔬菜自己種:打造陽台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