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2
文章一覽 / 2022 年 / 都市。空間活化

【2022台北老屋新生大獎】老屋觀點:老屋新生的「整建維護」觀念需要由政府帶頭及民眾接手,公私協力下才得以完成/專訪臺北市都市更新處副處長簡瑟芳

採訪/吳宜晏

撰稿編輯/吳宜晏、施秉瑄

空間攝影/原間影像 朱逸文

人物攝影/牧童影像 羅慕昕

圖文提供/臺北市都市更新處、意點創異股份有限公司

文字大小:

【2022台北老屋新生大獎】老屋觀點:老屋新生的「整建維護」觀念需要由政府帶頭及民眾接手,公私協力下才得以完成/專訪臺北市都市更新處副處長簡瑟芳

問:請您簡單跟大家介紹「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及本計畫透過不同活動安排來推廣精神的初衷與想法?

簡:「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從2001 年至今,歷經多年,民眾對於老屋新生的觀念也隨之轉變。猶記當時辦理「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時其實出發點很單純,主要針對建築物立面及開放空間在都市環境裡所能提供的正面效益給予評價及鼓勵。隨著多年後整體環境及觀念、制度的演進,包括如社區營造的制度產生, 民眾對於都市空間的想像開始有了更多可發揮的角度。老屋的新生除了建築立面之外,對於空間的使用及與老屋之間的故事連結等,也進一步提供更多的看法。以「台北老屋新生大獎」的得獎作品來看,可以充分感受到台北老屋對於外部環境的友善性及公益性已有顯著的強化,這是我參與今年「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最大的體認。

簡瑟芳副處長(source:牧童影像 羅慕昕拍攝)

問:對於老屋新生在臺北市您的見解與觀察是?

簡:猶記2001年時,當時「台北老屋新生大獎」還在成型中,主要是以「都市彩妝」為主題辦理徵件活動,我作為承辦的單位主管,一開始對於活動徵件的定位尚在摸索中,無論是徵件評選的重點或是徵件來源都還在多方嘗試及學習。歷經多年舉辦後,對於計畫的方向及定位越來越明確,隨著「台北老屋新生大獎」的舉辦,過程中也看到臺北市都市更新處或其他局處單位的相關計畫相互學習、相輔相成,如Open Green打開綠生活計畫、老屋新用計畫及老房子文化運動等。這些成果也呈現臺北這幾年關於老屋新生,在提倡「整建維護」政策工具上的多樣性,同時也反映臺北在老屋新生上的多元發展,而這樣的歷程發展之下,所顯見的未來臺北市城市樣貌,將是「新舊並存」的狀態。

老屋有其必然存在的意義,其不僅能豐富城市風貌外,也讓城市的記憶及故事得以被傳承下來,進一步創造出不同的價值。舉例來說,我們可以從臺北如「心中山」周邊的老屋觀察到,因為捷運帶狀開放空間的完成,帶動周邊老屋改造及活化使用後,成為城市中頗為迷人的場域。在這裡老屋對於城市並非只有拆除重建才得以作為被使用的選項,老屋新生後,延續街區商業活動及生活行為。對我來說,老屋新生不再只是點狀建築物自身的改造,而是透過點進而成線甚至到面的延續,是歷經多年後老屋新生在臺北市最大的改變。臺北市都市更新處一直以來都以先幫民眾做,接著帶著做,最後能讓民眾自發性來推動相關政策為精神,其背後隱含的是「整建維護」觀念,是需要由政府帶頭及民眾接手,公私協力下才得以完成。

社區空間類首獎-昌吉基地/臺北市都市更新處(source:原間影像 朱逸文拍攝)

社區空間類優選-雙連大溝(宮前町砌石大溝/雙連一把青(source:原間影像 朱逸文拍攝)

社區空間類優選-同在大安─咘咕居/島嶼工程顧問有限公司(source:原間影像 朱逸文拍攝)

評審團特別獎-齊東街日式宿舍群修復工程/許伯元建築師事務所(source:原間影像 朱逸文拍攝)

問:請問今年大獎的整建維護特別獎,以立面修繕作為主要政策推廣的目的是什麼?

簡:以「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推廣「整建維護」的觀念,如何經由辦理徵件獎項的過程讓民眾得以理解、觸動進而行動是重要的。也因此今年整建維護特別獎以「立面修繕」為主題,因為在臺北市的都市環境中,以建築物的立面修繕體現「整建維護」成果是最直接的展現。雖然歷經多年,老屋新生已經開始討論許多深層的故事性及公共性等空間意涵,讓民眾得以藉由「立面修繕」成果更前進一步從直觀到了解,是政策推廣上重要的一環,同時也能對改善臺北市市容有一定的助益。

長久以來臺北市都市更新處在推動整建維護觀念建立上,有許多讓民眾進一步申請補助的政策推動的資源與機會,如結構補強、電梯增設及外牆拉皮等項目,因此期待以「立面修繕」的徵件及得獎作品,進一步陳述及連結臺北市都市更新處自身的政策推動方向。從近年來民眾申請電梯增設件數增加,但外牆拉皮卻沒有等數成長甚而改善的結果得以看到,臺北市的民眾對於室內生活空間的便利性越趨重視,但對於外部立面之改善都市環境的觀念還有待建立,也因此今年特以「立面修繕」作為其中之一的獎項,希望能進一步喚起民眾對於老屋立面改造的重視。因為我們相信如果越來越多民眾能重視自身老屋的立面的美麗,臺北市的市容也會隨之改善。

問:請您分享立面修繕可以為街區帶來的價值與正面影響?

簡:延續之前所提到的,臺北市都市更新處在推動立面修繕申請政策補助,其實我們並不接受單一所有權人的申請,目的是刻意讓民眾針對老屋所有住戶進行溝通後才得以進行,這也正體現社區營造的過程,引發民眾對公共議題的討論及公共環境的關心。所有政策的推動向來都希望能進一步連結人與人間的關係,而這也是我們在設計相關政策工具的關鍵核心。

問:在今年提案作品中,請問您印象深刻的立面修繕作品為何?

簡:這次得獎作品「廈川玖肆」在「立面修繕」上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示範,提案單位在面對一棟日治時期的歷史建築改造,其專注在立面磁磚的復舊上,下足苦工進行研究及修復,就結果來說體現了街區過去的故事及精神,同時在於都市環境友善的公共性上也有完整展現,因此此案得獎是所有委員一致認同的結果。

整建維護特別獎-廈川玖肆/川端藝會所(source:原間影像 朱逸文拍攝)

對我來說,我也期待能有更多民眾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所呈現的優良案例得以被看見,以這次非住宅類提案作品「工作樂 共想空間」為例,其展現的就是臺北大部分街區常見的街屋型態,雖然沒有許多耀眼及文資調研等專業介入,但透過屋主自發性的整理以維持其原有的樣貌,精神讓人為之感動。雖然最後經過評選並沒有獲獎肯定,但在我心中像這樣由民眾自發完成的老屋改造,也是我進一步期待「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得以持續推動的關鍵所在。

非住宅類提案作品「工作樂 共想空間」外觀(source:圖個樂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