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3文 | 李尤
文章一覽 / 2021 年 / 都市。觀察筆記

2021 村落之聲 凝聚村落之聲:報導的技藝工作坊 | 活動側記

文 | 李尤

文字大小:

2021 村落之聲 凝聚村落之聲:報導的技藝工作坊 | 活動側記

四季輪轉,台北村落之聲走過了春、夏、秋、冬四季之都市議題討論,於10月30日舉辦本年度最終場實體活動「報導的技藝工作坊」。

台北村落之聲今年按四季溫度延伸到多樣的都市議題:探討疫情的「疫術城市」、行人權益的「步行城市」、極端氣候的「狂熱城市」和高齡化的「共好城市」,作為年度的總結,「報導的技藝工作坊」進一步邀請村民與讀者切換角色,從網路社群跨越至寫作現場、從讀者成為執筆者,練習為城市議題發聲。

本次工作坊邀請到故事 StoryStudio 執行長、聯經出版社總編輯涂豐恩來為我們分享報導寫作的訣竅。課程講授、實作與討論的循環中,帶領來自歷史、建築、國文、外文、社區營造等不同專業背景的學員,從寫作的「動機」開始思考,到下筆「技巧」的盤點,一步步練習如何寫出有力道、有邏輯的報導文章。




活動首先,講師便提及寫作的兩大基本邏輯——細節堆疊的「具體」和有層次的「邏輯」。講師現場出一道題目:請學員透過描摹,讓「小朋友的可愛」以及「老奶奶的尖叫聲」躍然紙上。而後,也請大家在「三分鐘不間斷寫作」練習中,嘗試體驗並對抗報導寫作者沒有靈感時的瓶頸,在流轉不停的思緒中學習紀錄、捕捉可發展為城市報導議題的「靈光」。



除了練習下筆寫作外,為求作品精益求精,持續的編輯與校正也十分的重要。學員們先從寫作者的視角掌握報導體例與結構必備的靈魂要素,也實際體驗化身編輯,為台北村落之聲網站上專題文章重新下標,掌握「抓重點、用詞精準」的能力。

在學員們的重信構思下,原本〈在城市的日常裡,我們製造療癒:那些撫慰人心、交陪彼此的社區角落,如何照護了我們的情感需求?〉的標題變成〈把「尊嚴」納入你的退休計畫〉、〈不能席地而坐的臺北車站大廳:禁坐爭議除了移工問題之外,更是公共空間的萎縮〉化身〈北車大廳是誰的?不是你的,也不是移工的〉⋯⋯如此令人耳目一新的嶄新標題,逐一在學員們的討論、激盪中誕生。

延伸閱讀:在城市的日常裡,我們製造療癒:那些撫慰人心、交陪彼此的社區角落,如何照護了我們的情感需求?
延伸閱讀:
不能席地而坐的臺北車站大廳:禁坐爭議除了移工問題之外,更是公共空間的萎縮





在反覆的練習與討論後,講師進一步分享 Jan Winburn 提出的八種議題發現方法:尋找與被報導者身處同樣處境的另一群人、未被找出的背景故事、以一個故事的結尾作為另一個故事的開端等,讓學員在村聲網站現有的主題文章中,進一步覺察、抓取可延伸發展成另一報導的線索。

各組接連拋出一個個潛在報導對象和方向,「利用城市各大公共空間跳舞的青少年」、「少子化之後城市的去向」、「如何實質地從社區層面照顧高齡長者」,為自己鋪展出未來選擇下筆方向時的可能道路。

工作坊最後,講師以中文書寫的句構、詞彙和標點等細節作結,提醒如今沈浸在受西化後的翻譯語體影響之下的我們,仍要謹慎透過用字遣詞、句法搭配等細微但關鍵之處,建構起一篇通順又精采的文章。

一場「報導的技藝工作坊」,讓村落之聲的讀者在實作中試著組織自己的想法,打開寫作的工具箱,讓關心城市、有話想說的民眾擁有能一起發聲的技藝——將筆和話筒交到村民們的手上,以此為 2021 年度村落之聲的主題文章報導與活動辦理,劃下最有意義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