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6邱秉瑜
文章一覽 / 專題特輯 / 共享城市 / 2020 年 / 都市。國際經驗

我找到解決塞車的方法了!改寫城市移動經驗的共享運具

邱秉瑜

美國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都市與區域規劃博士生。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空間規劃碩士,台大國企系畢業。曾任顧問公司、國會助理、地方政府職務,並致力從事台灣都市議題寫作,著有《我們值得更好的城市》。

文字大小:

我找到解決塞車的方法了!改寫城市移動經驗的共享運具

所謂「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是物品擁有者時段性地將物品短期租賃給需要使用者,讓本來閒置的資源能更有效率地被運用。共享經濟下,不但物品擁有者多了新的收入來源,物品使用者也增加了物件與租賃價位的選擇,對於整個社會而言更能減少資源浪費、創造新的社會關係,並且對舊有系統造成震撼而刺激出良性競爭。

2007 至 2008 年的環球金融危機,造成總體經濟景況惡化,促成了共享經濟在美國興起,以及一系列新創企業誕生,其中以優步(Uber)及 Airbnb 為最具代表性的業者,分別在交通運輸及旅遊的領域採用共享經濟的概念來經營。前者讓個人以自有車加入車隊來服務他人的移動需求,後者則讓個人以自有房屋進行短期出租以服務他人的住宿需求。共享經濟的影響不只限於交通運輸、旅遊及不動產,還遍及農業、金融、飲食等其他領域。

共享的概念既然造福了個人與業者,對於城市又有什麼幫助?共享經濟下的城市,影響最大的改變將發生在交通運輸的領域,因為交通運輸與城市中的每一個人都相關。都市中與交通相關的各種問題,包括空氣污染、噪音、塞車、空間佔據,以及交通事故傷亡,主因皆是車輛數量過多。雖然我們似乎難以阻止車輛總數的增加,不過運具共享仍然可以讓車輛總數增加的速度慢下來。

以下簡要介紹目前已有及未來可能出現的運具共享形式,包括:汽車共乘、叫車軟體、汽車共享、電動機車共享,以及無人車共享共乘。

 

這幾種方式,可以讓一座偉大「乘」市誕生

1. 汽車共乘

「汽車共乘」是同一旅程的搭乘權分享,可幫助每位乘客節省支出,又能降低馬路壅塞、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在臺灣,民間早有企業發起汽車共乘制度,若干地方政府也以設置共乘停車場及協助媒合政策支持自用車共乘。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鼓勵自用車共乘的政策值得借鏡:西雅圖在市中心區劃定了共乘車專用的路邊停車位,市政府在核發共乘車專用路邊停車位的停車許可證時,會考量共乘者的工作地點,使核准的停車位盡量鄰近其工作地點,且載客量越多的車輛,越享有停車許可證的領取優先權。另外,華盛頓州的公路系統也設有高乘載車道,連接了主要的住宅區與就業區,專供兩人或三人以上共乘的車輛使用。

共乘汽車專用停車格。(Source: Richard Drdul/CC BY-SA 2.0)

2. 叫車軟體

「叫車軟體」如 Uber 等進入臺灣交通市場已有數年。叫車軟體基本概念與汽車共乘類似,只不過差別在於提供該服務的營運者是營利公司,參加該服務的司機也以營利為目的。美國加州洛杉磯是全球各城市中對叫車軟體服務相當友善的城市,不只在國際機場設有叫車服務接送點,機場聯外的高速公路最內側,也設有汽車共乘專用道,供叫車服務的車輛行駛。美國的 Uber 叫車選項比起臺灣還多了共乘選項,其以演算法規劃出最可行的路線,幫助司機滿足每個共乘乘客的移動需求,乘客需負擔的費用也比獨自搭乘還更為低廉。

3. 汽車共享

「汽車共享」在臺灣已有業者開始經營(如iRent、Zipcar、Smart2go)。汽機車一天中有 95 %的時間是閒置的,而這些閒置的車輛與人們的運輸需求可透過「共享」來媒合。汽車共享可有效降低私人汽車持有數,研究顯示,每一台共享汽車可取代 15 輛私家車。汽車共享與汽車共乘有著完全不同的定義——汽車共享是「不同使用者對於同一台車輛,接續且各自獨立地共同使用」,汽車所有權與使用權不歸同一人,每一車次的目的地與時間長短,係由每位使用者自己決定。組織性的汽車共享,最早源於瑞士,再擴及到歐洲各國及全球。尼德蘭中央政府的基礎建設與環境部帶頭推動汽車共享,先做可行性研究,再建立開放式平台讓業者合作,而後則建立推廣中心;而尼德蘭的各地方政府還會在規劃新社區的開發時,亦納入汽車共享制度的考量。

尼德蘭的汽車共享站。(Source: Wikiwand)

4. 電動機車共享

「電動機車共享」在有良好電動機車製造技術的臺灣蓬勃發展,目前市面上已有數家較具代表性的品牌(如WeMo、GoShare)。研究指出,每一台共享機車可取代 10 台私有機車。增加共享電動機車服務供給,將會減少私人燃油機車的數量,既能降低空氣污染,也能緩解塞車及空間佔據。共享電動機車的用戶只需支付每一次的使用費,車輛的充電及維修則由車隊營運商來負責,而車輛的品質則可透過營運商對軟硬體的改善而不斷提升。

5. 無人車共享/共乘

「無人車共享/共乘」可望大幅減少車流,緩解塞車。如果未來的無人車以可共享電動車隊的姿態出現,並且採用共乘制度讓每部車一次可搭載一名以上的乘客,那麼根據經濟發展合作組織(OECD)的研究顯示,公共運輸系統搭配無人車共乘,可讓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尖峰時刻交通流量減少三分之二。另有研究更指出,無人車共乘會讓路上車輛減為現在的十分之一。即使陌生人共處一車的共乘制度難以讓社會大眾接受也無妨,只要自駕車是共享的,就比私家車更能改善交通。不買車、純粹使用共享自駕車的乘客,不介意使用較小型的車輛,路上大車少了、小車多了,交通就更順暢了。

Alphabet公司旗下的 Wyamo 無人駕駛車正在舊金山灣區測試中。(Source: Wikimedia)

我們值得更好的城市,但我們想要的是怎樣的城市?共享,既能讓資源能更有效率地被運用,在牽涉到城市中每一個人的交通運輸領域上,更能讓車輛總數增加的速度慢下來,緩解都市因為車輛數量過多而衍生的各種問題。每個城市的發展願景與策略,都應納入運具共享,以讓城市運作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當然,更多的共享運具上路,也需有更多法規及政策來管理,以因應可能產生的問題。

首圖來源:Wiki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