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7文/ 六島創意有限公司 廖翊丞
文章一覽 / 2024 年 / 文章分類 / 都市。社群培力

【行動育成計畫】在都市裡用行動找回地方的特色,喚醒在地認同感

文/ 六島創意有限公司 廖翊丞

文字大小:

【行動育成計畫】在都市裡用行動找回地方的特色,喚醒在地認同感

「Be a DOER 呼叫都市行動派!」的正式名稱為「112年度臺北市都市再生行動育成實驗(以下簡稱行動育成計畫)」,是臺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為了培植「從零開始的都市再生行動」的一項專案。在行動育成計畫中,集結了具有公共參與意識的市民,帶著他們所關注的都市議題、對於社區的理想願景,和想要投入的行動構想。在每一期的計畫期間,將提供全面且專業的社區營造(以下簡稱社造)輔導課程、社區人際網絡,以及一份行動實驗金,讓初次進行社區實驗行動的參與者有豐富的基礎資源,順利踏出第一步。本年度的行動育成計畫從社區議題出發,並以創新的實驗行動落地於臺北市各個社區空間,為城市帶來新的活力,同時透過資源媒合、在地串聯的方式擴大影響力。

現代都市生活雖然便利,可是快速的步調與繁忙的日常,無形中拉遠了地方上、社區裡人與人之間的真實距離,缺少社區關懷與連結地方文化的機會,在地認同感就很難產生。不過台北市裡仍然有一群青年,他們熱愛自己所在的地方,透過行動、串聯,提供一個重新認識在地的視角,期許珍貴的在地特色可以被挖掘、推廣,他們是來自木柵的「指南針」團隊,以及舊北投的「山峸二手書店」。

用影像與文字,紀錄木柵故事

位於木柵的「指南針」團隊,是由巧瑩、卉芸、品竑三位成員組成,他們生活在木柵地區,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希望藉由設計、影像、社群經營、活動,挖掘屬於木柵地區的故事與發展歷程,循序漸進地引領居民、社區重新看見在地生活感,找回地方認同。

會起心動念開始這個行動,是因為團隊觀察到現代人在社區中缺乏人與人之間實質的互動,對於一地的文化、生活日常感受並不深刻。受大學參與USR計畫及生活在木柵的經驗啟發,他們發現無論是實際與地方人群接觸,或是觀察當地線上社群的互動,都可以感受到有許多人在這裡默默努力,很多的連結正在發生,也引動自己想要更深入認識這個地方,因此開始這個企劃。

「你不知道的貓空指南」社群企劃(提供:「指南針」團隊)

在構想執行方向時,團隊希望通過專業攝影與地方田調,以專題的形式訪談在地店家、單位團體,在社群媒體上分享紀錄的內容。對他們來說,這樣的做法能夠更有彈性、易於整合,且不會因為記錄方式複雜產生過多的心理壓力,無法忠實將一地的生活感表現出來。

期待透過自媒體平台,開展更多企劃的可能性

一開始團隊設定的主題是木柵的舊街區,在訪問在地頭人的過程中,他們發現在地茶農也是一個有意思的紀錄方向,便開始了一系列的內容採集,在今年行動的過程中,他們也以這個專題作延展,陸續投了信義房屋與懷世代的行動計畫,希望獲得更多的資源跟經驗,為自媒體平台與未來的新計畫打下堅實的基礎。

訪問茶農作故事採集(提供:「指南針」團隊)

問到參與Be a Doer計畫印象深刻的地方,他們分享道:「我覺得中隊互訪讓我們除了輸出以外也有所學習,記得上次拜訪山峸二手書店,從他們的分享才知道原來小小的行動也可以做到實質的連結,有種發現新世界的感覺!」互訪的收穫也啟發他們思考不同企劃的可能。

未來指南針團隊會持續為推動木柵舊街區與貓空地區的地方社群媒體平台努力,他們也期待有更多擁有內容企劃、撰稿、設計專業的人們加入他們,一起為木柵地區留下珍貴的紀錄!

在舊北投巷弄內的二手書店

位於舊北投街區的「山峸二手書店」,是以書店複合展演空間作為據點,透過地方文化再詮釋、社區店家串聯、導覽活動等行動,嘗試與社區和地方群眾建立關係的團隊。

創辦人政中是臺北藝術大學的校友,與同為校友的夥伴們一起改造舊北投巷弄內的老屋,將其作為獨立書店、展演空間使用。他們通過自己的專業,從空間出發舉辦地方性的藝文活動,嘗試串聯藝術大學的師生,將資源與藝術體驗帶進社區,過去他們曾舉辦小朋友的繪本工作坊,同時也持續提供空間與資源給年輕的表演藝術工作者進行演出,藉由不同活動的嘗試,書店在這些年逐漸與在地民眾建立互動交流的管道。

即使透過書店這樣中性的場域已與社區產生連結,政中仍希望可以針對北投這個地區投入更多的行動。他發現北投擁有非常多元的面向,不僅僅只有溫泉,因此他想以書店作為一個起點,與周邊特色店家作串聯,當在地民眾或外地遊客來到書店,除了可以了解舊北投的文史知識外,也能藉由這個據點認識在地店家、景點、街道或古蹟等,體驗這裡獨特的生活路徑。

在書店內舉辦的講座活動(提供:「山峸二手書店」團隊)

爬梳舊北投生活場域,行銷在地生活路徑

今年山峸參與Be a Doer計畫,以爬梳舊北投生活場域作為目標,走訪不同類型的在地店家邀請加入串聯,有一次的訪店經驗讓政中印象深刻:「我拿店裡的簽名海報到一間美術裱框店裝裱,順手遞了名片,老闆看到我們在經營二手書店,就主動捐給我們一箱書籍,原本以為是不太可能合作的產業類型,意外建立連結,覺得很神奇!」透過實際的互動,蒐集願意合作的北投店家,書店設計了「舊北投的生活場域地圖」,只要拿著這張地圖,就能來場舊北投的深度之旅。

與在地組職合作舉辦生活路徑走讀(提供:「山峸二手書店」團隊)

除了自身的行動,今年山峸在計畫中也與不同的提案團隊合作舉辦活動:「我們有參與Triple H舉辦的中秋晚會,因為他們是中藥行,所以就準備一些跟醫學、飲食健康有關的書籍去分享,蠻有趣的。」這樣不以利益為導向的合作與交流,政中覺得很難得,同時也能引起更多的可能性與想像。

對政中來說這次的行動只是一個起點,他希望帶著大家思考在一個都市裡,新與舊之間的關係與價值,在台北市這個資源豐富的城市中,我們要如何探索、展現並包容多樣性?山峸二手書店想邀請大家一起投入這些行動,感受都市創新、社造的多元可能。

當在地認同被建立,區域特色就能慢慢形塑出來,進一步促進產業發展,讓地方變得更好。「指南針」與「山峸二手書店」都是經過行動的累積,為他們所在的區域開闢一條獨特的在地生活路徑,歡迎大家跟著他們的紀錄,來一場都市裡說走就走的小旅行!

 ▶ ▶想要聯繫他們嗎?歡迎私訊官方帳號
FB:台北社造咖
IG:Be a DOER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