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6文╱六島創意有限公司 廖翊丞
文章一覽 / 2024 年 / 文章分類 / 都市。社群培力

【行動育成計畫】原來倡議可以這樣發生!在都市裡的游擊策展

文╱六島創意有限公司 廖翊丞

文字大小:

【行動育成計畫】原來倡議可以這樣發生!在都市裡的游擊策展

「Be a DOER 呼叫都市行動派!」的正式名稱為「112年度臺北市都市再生行動育成實驗(以下簡稱行動育成計畫)」,是臺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為了培植「從零開始的都市再生行動」的一項專案。在行動育成計畫中,集結了具有公共參與意識的市民,帶著他們所關注的都市議題、對於社區的理想願景,和想要投入的行動構想。在每一期的計畫期間,將提供全面且專業的社區營造(以下簡稱社造)輔導課程、社區人際網絡,以及一份行動實驗金,讓初次進行社區實驗行動的參與者有豐富的基礎資源,順利踏出第一步。112年度的行動育成計畫從社區議題出發,並以創新的實驗行動落地於臺北市各個社區空間,為城市帶來新的活力,同時透過資源媒合、在地串聯的方式擴大影響力。

當我們在都市裡關注到一個議題,應該如何引起人們的關注?如何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呢?雖然現今的網路社群加速資訊的傳遞,讓人們互動更為便利,不過要討論跟都市、社區有關的議題,還是很仰賴實際走入地方,與在地頭人、人群建立連結。112年度Be a Doer計畫有兩組提案團隊,透過都市內的游擊策展,嘗試落地在一個地方,尋找能獲得共鳴的同伴,他們分別是關注社區心理議題的「樹洞小精靈」組,以及倡議北投溪復育的「那卡西」組,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吧!

在社區裡的「樹洞」

「樹洞小精靈」是由剛升大三的矜伶與佳軒所組成的團隊,他們從自身的經驗出發,發現現代人因為壓力大、生活壓抑,很需要安全的抒發空間,受宿舍匿名留言板的啟發,希望能在社區合宜的據點設置「樹洞」與心理資訊平台,以此策展作為行動的第一步,提供社區居民一個紓解情緒、交流日常感受的匿名管道,並且可以在此獲知心理相關的資訊與資源。

「在我們宿舍每層樓都會有一個小白板,除了公告外,有時候也會看到同學在上面寫一些失望、傷心的話,當出現這樣的留言時,就會有人給予安慰跟鼓勵的回應,這種能提供支持的感覺很棒」矜伶與佳軒從此獲得靈感,思考要如何在社區建立同樣具有凝聚力與歸屬感的交流區域,「樹洞」的構想由此而來。在今年的行動中,他們拜訪文山區興隆社宅周邊的里長、地方心理衛生組織,從認識社區、了解社區中會出現的現象開始,著手規劃樹洞的設計。

其實在實際執行前,矜伶與佳軒對「樹洞」的設計就已經有明確的想像:「我們計畫以一個信箱象徵樹洞,民眾可以把自己私密的感受與心情透過文字抒發投入其中,並在旁邊設置心理衛生資訊的公告欄,提供有相關需求的人們參閱,此外也會設計一個小白板,作為社區居民互相交流的平台。」他們期許這樣的支持系統可以在社區中實踐。

樹洞在據點設置的情形。(Source:「樹洞小精靈」團隊)

社區裡人脈網絡的重要性

有理念、有明確的構想,下一步就是尋找適合執行的據點,矜伶與佳軒有感而發地說道:「我覺得社區工作很重視人脈網絡,很多合作的開展如果有人引路會比較順利。」聊到這次行動中遇到最大的困難,他們覺得是尋找願意合作的店家與據點,以及溝通的過程。在一次次的拜訪、討論合作的嘗試中,好在有陪伴員羣諭的協助,給予很多心理衛生專業的建議、人脈的引薦與溝通的指導,化解許多阻礙,他們在過程中也學習到更多現實層面的思考,以及如何與店家建立互利的合作方式。

社區裡的人們在樹洞留下想說的話。(Source:「樹洞小精靈」團隊)

在這一年的旅程中,矜伶與佳軒帶著理想跨出第一步,他們期待「樹洞」的概念未來可以在更多地方實踐,在人們需要的時刻,都可以找到一個安全的環境抒發,知道有一個地方可以接住你,並在更遙遠的將來,能夠營造一個大家可以更認識情緒,並與其共處的環境。他們想告訴讀者,如果認同「樹洞」的理念,對社區心理健康議題有興趣,歡迎加入團隊,一起開啟對美好都市生活的想像。

都市裡的自然 —— 北投溪污染議題的倡議與復育

都市流域的汙染與復育是位在北投的「那卡西」團隊所關注的議題。團隊成員邵宇與祥千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溫泉旅館的廢水多會排放到北投溪中,為了喚醒民眾關注水域汙染的議題,團隊蒐集流域相關資訊,並計劃繪製成含有倡議內容的北投溪地圖,舉辦地圖展示與說明會,希望使人們重視北投溪的汙染問題及溪中北投石的復育。

邵宇與祥千過去曾參與過USR課程以及北區創生輔導中心「城市實驗計畫展」的活動,開啟他們關注都市議題的契機。「經過之前的經驗,我們希望找一個地區來實驗想做的行動,剛好發現Doer計畫就決定參與,想要從零開始慢慢做孵化。」原本邵宇與祥千想要在北投創造一個能讓民眾交流的場域,期許在這裡可以注入許多在地議題與能量,不過由於這個構想太遠大,在加入計畫後,來自逆風劇團的陪伴員蝌蚪協助梳整方向,建議他們先聚焦在一個議題,並以這個議題作為與在地居民接觸的開端,於是邵宇與祥千就決定開始做北投溪復育的宣傳行動。

這個行動的核心,是設計一張北投溪的地圖,在內容收錄他們實際踏查流域的成果,以及在地居民對北投溪的印象,透過插畫、內容設計,將北投溪過去與現在的變化、環境議題與居民的期許融入其中,希望喚起北投人對於北投溪的記憶、議題關注與認同。

北投溪實景。(Source:「那卡西」團隊)

通過與不同組織的交流獲得成長

要做這張倡議地圖的繪製,除了踏查與問卷搜集外,與在地組織的互動交流也是相當重要的,在行動期間,邵宇與祥千參與過北投說書人的導覽以及北投社大「復育北投溪」的活動,從中意識到要吸引更多人關注一個議題,需要去思考更創新的方法。擁有服務設計、設計研究專業的邵宇在訪談中提到:「我們可以先去了解在地人的認同與關注議題,並以此著手去尋找可能可以開發的產品與服務,在未來或許可以應用這一套設計方法,到不同場域去做不同行動。」這次「那卡西」的行動提案,是他們踏出的第一步,無論他們未來去到什麼地方,都可以以此經驗去做開展。

問到接下來的計畫,邵宇與祥千說等地圖順利製作完成後,有機會與北投山峸二手書店以及溫泉博物館合作,舉辦分享會與小展覽,期待與大家分享這一年的成果。

北投溪地圖設計。(Source:「那卡西」團隊)

這一年參與Doer計畫,邵宇與祥千獲得的收穫是有機會認識關注不同議題的朋友,並且能與多位陪伴員交流經驗,他們想告訴未來投件的大家,只要心中對於行動有想法就可以報名計畫,並且不要害怕與人群交流,就可以發現更多想法,讓好的服務與設計可以發生!

一個都市議題要能落地,與真實的人群接觸是必備的條件。「樹洞小精靈」與「那卡西」兩個團隊,雖然關注不同的議題,不過他們都用游擊策展的方式,在都市裡的特定場域地點進行倡議,即使現在的行動還是萌芽階段,這些種子一定可以在不遠的將來成長茁壯,為我們的都市增添生機。

想要聯繫團隊嗎?歡迎私訊官方帳號
FB:台北社造咖
IG:Be a DO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