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6文 | 黃金樺
文章一覽 / 2019 年 / 都市。空間活化

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如何為台北創造有溫度的生活感受?老屋新生讓新舊風景產生對話——黃金樺

文 | 黃金樺

2019 北老屋新生大獎 共同召集人
日常經典 創辦人
遊走於建築與設計領域的老屋實踐者,「日常聚落」即是其實踐老屋修繕再利用的場域,更進一步發展出日常野草品牌,豐富老屋營運的內涵,重新演繹台灣的傳統風土。

文字大小:

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如何為台北創造有溫度的生活感受?老屋新生讓新舊風景產生對話——黃金樺

2019 年北老屋新生大獎特別擬定「北溫度」為主題,期許所有參與的老屋,除了自身空間的修復、美化之外,更能著重如何為北這個密度甚高的都市創造有溫度的生活感受。

關於老屋新生,相信每個個案在再生過生當中的設計思維,都必須克服不同面向的難度,當然更重要的是資金。評審團隊特別留意不讓屋主財力成為新生魅力的決定力。 在今年的獎項設計上,我們希望能盡量獎勵不同命題下的好房,不以單一價值來評斷本式不同用途的設計。 因此除了在住宅類、非住宅類、及社區空間類型外,所增設的三個特別獎,希望能更彰顯以「北溫度」所著重「公共性」的概念。 以「技術特別獎」表彰在構築上所融入的獨特思維,以「故事特別獎」凸顯經營單位如何透過空間體驗對人傳遞空間及街區故事,以「經營特別獎」獎勵在修復後的空間可以達到永續經營的方式。

回想自身在紐約生活的十年,深刻體悟城市再生的能量並非來自開發商的大型開發,重點在生活於其中的居民如何透過對生活的想像,創造城市生活的豐富度及可能性。 而這些城市生活可能的試驗場,可能原先都是被忽略的城市角落,透過獨特的經營方式,讓街區活化,透過獨特的生活設計,啟發忙碌都市人遺忘的生活價值,透過思維著如何讓人共聚的方式,強化城市的認同感,因此才有了《紐約人的城市翻轉力》一書彙整了各樣街區小店、場所活化街區的案例。 我想,獲獎的各個案子,當人步入其空間時,都有讓人有『啊哈,原來生活可以如此!』的深刻感受。

在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艾德華、格雷瑟(Edward Glaseser),所著《城市的勝利Triumph of the City》一書論書的核心價值,以紐約為例提及,正因為城市的高密度,讓人用各種創意思考著如何在受限的居家空間外,創造與人共聚的生活空間。 因此有魅力的城市總有多元場所讓人願意走出自宅,在有趣的公共空間內,跟志同道合的友人社交,咖啡廳,酒吧,絢麗的慶典都可以是這些活動發生的場所。許多城市的創新經濟與創業力道更因此萌發。

這次獲得技術類特別獎的「Bito。永樂」,在北舊西區大稻埕的邊陲,將一棟拆除到一半的廢墟重新賦予 1920 年代的永樂座,以東京帝國劇院為模型的歌舞表演場所當年歌舞昇平的都市景象。 文化的傳承,融入新的空間經營者的產業與生活記憶。一個影像製作夢工廠藉由再現主人過去在紐約奮鬥十年的激發創意工作場域而誕生。 整修後以大面開窗及內縮的管道間讓大稻埕的邊緣有了點亮它的巨型燈籠。

Bito整建後07 2樓辦公空間                       (技術特別獎〈Bito。永樂〉整建後辦公空間)

個人認為最大的遺珠之憾是社區空間類中,位於木柵文山區的「岸汐職人聚落」,對應多數的社區空間皆以補助的方式經營,因經費有限,在空間美學與生活想像上較少有著墨之處。然而這大學城附近,隱身在僅 60 公分不到巷弄內的驚喜,是設計職人共同工作空間。將一個舊麵線廠的室內空間,對外連接開發商待整地的戶外空間重塑成跨國各類的工藝、設計、影像、數位工作者的創作聚落。 看似頹傾,空間內的每個角落皆有經營者的美學巧思,而工作其中的人們,各有對理想生活時代的堅持。因此那個世界各地都有著追求「自由」的各類社會運動與創作的 60 年代,表現在他的服裝與空間氛圍裡。這不僅是一個共享的工作空間,一個多元文化交流的創意經濟正在發酵!

岸汐職人聚落C 5 6                                  (位於木柵文山區的〈岸汐職人聚落〉)

同樣是社區空間類的獲獎者「Lightbox 攝影圖書室」,在經費付之闕如,且作為非營利攝影圖書館難以有足夠的費用的事實下,他們以群眾募資的方式,實現了這個公館住宅區內「打開圍牆」,可以提供民眾涵養影像美學的半開放空間。 廉價建材在設計團隊的巧思下,也有了現代美學的呈現與彈性空間運用的可能。

Lightbox B 41 6                          (社區空間類 金獎〈Lightbox 攝影實驗室〉)

而住宅類首獎的「生活實驗所」,作為自小旅居世界各地建築設計師的自宅。面對多數人普遍認為高房價造成的北居大不易的社會現象下,以承租並著手整理一棟荒廢的百年日式老房。 從以馬口鐵搭建的活動式百頁圍籬,讓內部的可食性園藝若隱若現,大膽地讓緊鄰主浴與主臥室的後院成為主人延續過去在國外與各國友人交流的場域。 整個空間的高潮來到需攀爬階梯到達的屋頂平,成為都市之中,即使是僅一樓高的屋頂空間也有仰望星空,大口呼吸的可能。這樣的住宅設計,顛覆了一般灣人認為住宅最重要的「隱私性」。 因為層層將生活場域打開的動作,實現了這擁有三個小孩的年輕家庭「不願離開市中心,卻讓孩子有機會擁抱自然」的可能!

生活實驗所 整建後 02 Judy Lin                                        (住宅類 金獎〈生活實驗所〉整建後)

我們都期許北城為一座魅力城市,這些老屋新生的入圍與獲獎案例,都在告訴大家,北或許不是最美,不論蓋不蓋新房,處處可見的老房本是北不可抹去的樣貌。透過北人的創意,為它們重新賦予新生命而提倡的生活可能性,可以成為世界人才願意移居來的最強吸引力!

照片提供/北老屋新生大獎


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是全國性首創的整建維護政策行動,自90年起透過競賽方式,發掘老屋新生創意的各種可能,109年為大獎20週年,20年累計超過200件整建維護優良案例,為將歷年來城市中老屋整建維護精彩的故事向大眾訴說,出版《熟成台北》一書,除傳遞整建維護的價值及與城市生活密不可分的重要性,並理出老屋新生的核心價值為「公共價值」、「生活想像」、「永續經營」,藉此作為將來發掘老屋新生的方向。

延伸閱讀

「老台北・新居住」的城市想望——熟成台北關鍵論壇精彩回顧

老屋新品座談會:游智維、周育如、吳東龍一起談論老屋新生意義與方向

【台北溫度】老屋新生工作坊—展開老屋新生的第一步!

台北老屋新生大獎:老屋與新社群的纏繞新生/連振佑

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城市老屋溫度,點燃文化烈火/游智維

老屋講堂:老屋、文創、仕紳化 佳佳西旅店創辦人蔡佩烜,談老屋永續發展

【老屋新生活運動】從老屋走向社區,老屋會有一百種可能!

【老屋新生活運動】用「老屋」開啟故事,在「老屋」活出生活!

【老屋新生活運動】用老物.改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