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6文 / 李嘉
文章一覽 / 專題特輯 / 城市景觀 / 2022 年 / 都市。議題行動

極端氣候下,水泥化河川還安全嗎?磺溪的「城溪共好」行動|投書

文字大小:

極端氣候下,水泥化河川還安全嗎?磺溪的「城溪共好」行動|投書

如果你在溪河流經的市區生活,也許對這樣的故事並不陌生──

有時一天結束後,你會沿著堤防散步。繞離了車水馬龍,傍晚水邊拂起的涼意,和潺潺水聲、鳥叫蟲鳴,都讓你重拾平靜。

然而,要是你試圖更靠近水一步,恐怕會因為眼前矗立的欄杆、陡而狹窄的階梯,而感到違和;或許你還會注意到,溪床上停放著怪手,看來是它趕在雨季連日降水前,剷除了漫溢的野草和灘地。

你也聽說過30年前的水災,那時水都淹上堤防了──原來,看似溫馴的溪水也有危險的一面。你這麼想。

但要在城市裡與溪共存,只能這麼做嗎?一起認識一條溪,或許會改變你的想法!

 

讓磺溪來自我介紹

自台北七星山汨汨而出,磺溪在中山北路七段以西、天母西路以北,串起了豐富的綠地、公園。這段溪床遍佈大型褐色塊石,兩岸木本植物蓊鬱,溪石的稜線與曲折枝幹上下交映,展現野溪獨有的骨感。雨天裡,土黃色的湍急溪水拍擊著石塊,與雨聲共鳴,並以陣陣磺味占據你的嗅覺──你可以輕易找到岸邊小徑,踏入這幅景色;幸運的話,還能看到鳳頭蒼鷹棲息。

磺溪-上游-磺溪生活流域-溪流-台北市-河川-SDGs磺溪上游相對未經人為治理的野溪環境(source: 磺溪生活流域)

順流而下,越過天母西路的車來人往,磺溪進入文教、醫療、商業活動的密集區域,也在中山北路六段以西形成居民通勤、休閒的綠色走廊。溪水為了適應人居而收起她的野性,在此緩步。混凝土築起了「安全距離」,堤防步道是你臨高眺望的「水景第一排」。而白鷺穿梭於溪床叢叢灘地,白腹秧雞在蔓生的禾草與溪水間躲藏,波光水影之下,斑龜三三兩兩地沐浴日光;在身後車聲呼嘯中,你能同時聽見鴒、鵲鳴囀,特別是那「苦啊苦啊」地唱的白腹秧雞。

白腹秧雞-磺溪-溪流生態-台北市-堤防-溪床-SDGs白腹秧雞生性怕生,躲藏在草叢之中。(source: 老圃造園工程公司 蔡琇瓊)

磺溪的綠意,由捷運明德與芝山站間行駛的列車所劃破。東華橋以南便是「三面光工法」施作區域──意指溪道兩側護岸與底床,都以混凝土覆蓋。磺溪像是被城市徹底馴服,在平滑方正的水道裡不再任意而行,也不滋養蔓草,只是安靜乖順地南行,直到與外雙溪匯合。

磺溪-捷運芝山站-三面光-水泥工程-台北市-溪流-磺溪生活流域行至捷運芝山站附近,三面光的磺溪。(source: 磺溪生活流域)

 

磺溪與我們的關係

從許多生活軌跡,都能發現人們與磺溪相依相存──沿著堤防跑步健行,是附近民眾親近自然、強身健體最方便的路徑;磺溪也串起數座公園綠地、運動場與遊樂場,老少都能在這片流域找到樂趣;不僅如此,磺溪孕育的豐富生態,是陪伴鄰近四所國小學童上下課的景色,更是孩子們認識自然、向自然學習的教室。

其實,磺溪與地方居民的關係,還可以追溯至百年前。靠近捷運芝山站、緊鄰著磺溪左岸堤防的興安宮,是台北極少數專祀水仙尊王的廟宇,暗示著先民欲鎮壓磺溪水患的過去。同樣依傍磺溪而建的福佑宮,則源自一塊能變幻色澤、警惕人們天氣將有劇變的靈石;傳說自從人們焚香供奉這塊「土地公石」,磺溪便不再泛濫成災,農田得以豐收。

儘管這些歷史多屬於口耳相傳,卻一再揭示地方生活與磺溪密不可分。在現代化工程還未出現的時代,宗教信仰是先民與洪水共存的慰藉。如今,掌握了治理技術的我們,不惜以剷平生態的方式,將自然再度根除於外。為了維持所謂「安全」的溪畔環境,磺溪長期以來受到頻繁的除草清淤。但是,超出防洪所需、全段植物以怪手刨除的作法,直接抹去城市裡珍貴的生物棲地。而下游三面光水道的水泥坡面與聳立高牆,更是硬生生截斷了磺溪一路自七星山綿延而下的生機。

➤延伸閱讀|如何把一條河變成一個城市品牌?台中綠川:別先治水,先跟居民對話

磺溪-怪手-除草-清淤-防洪-下游-三面光-水泥河道-磺溪生活流域正在進行除草的磺溪(source: 磺溪生活流域)

付出生態為代價,真的讓生活更加「安全」了嗎?在極端氣候的現在,水泥化的排水道恐怕不能再應付遠比過去劇烈的暴雨──因為,剷除了岩石、植被等提供摩擦力的物質,再以不透水鋪面讓水高效排出,將使洪水快速往下游聚集,增加潰堤風險。

➤延伸閱讀|台北怎麼變「海綿城市」?土地多吸水一公分,就能容受1000座游泳池水量

 

城市與水共好的生活方式

磺溪的處境,也是台灣溪河治理共同面臨的問題。事實上,磺溪已是台北少數可親近、且生態保存相對完整的流域;正因如此,它也是我們與溪流試著重建關係的合適場域。自2020年開始,許多磺溪流域的團體、企業、學校與公民陸續集結,以行動探索「城溪共好」的可能。為了累積相關知識,居民和專業工作者組成「磺溪行動隊」,著手進行生態、文史調查。我們建立以磺溪為主軸的資料庫,並透過社群媒體推廣對磺溪的認識。而士東國小、天母國小教師也以磺溪發展的教案,加上在地景觀公司老圃造園的專業支援,進一步將磺溪融入地方環境教育,使生態友好的人溪關係得以向下扎根。

磺溪-士東國小-生態教育-環境教育-老圃造園-教案-磺溪生活流域在溪邊觀察的士東國小師生。走出學校,磺溪就是個生態大教室。(source: 磺溪生活流域)


2021年底,磺溪生活流域團隊和在地團體、學校與商圈合作之下,沿溪而生的街道策展「你好,我是磺溪!」──城市生態閱讀走廊誕生了。小型動、植物解說牌錯落在河堤步道上,為來往的行人提供線索,開啟認識眼前溪水與飛鳥的一面小窗。

磺溪-你好,我是磺溪-解說牌-河堤步道-城市生態閱讀走廊-磺溪生活流域-生態教育與「你好,我是磺溪!」策展解說牌互動的民眾。(source: 磺溪生活流域)

經過各界一年多以來的推動,北市府水利處亦認同降低人為治理對生態的衝擊,承諾減少除草清淤工程頻率,並且以局部、分段除草方式,取代全段刨除。然而,這一步這還只是磺溪──以及台灣都市溪河流域──朝向與生態共好的起點。近年來,流域治理已納入公民參與生態檢核;人水共榮的願景,需要關心都市生態和流域治理的你,繼續關注並參與。

守護環境,從家門前的小溪開始!

延伸閱讀:都市流域願景─從磺溪到「磺溪生活流域」,因溪而生的環境行動

 


本文轉載自《未來城市@天下》,授權《台北村落之聲》網站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首圖來源:磺溪生活流域 林逸晟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