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3文/臺北願景計畫
文章一覽 / 專題特輯 / 疫術城市 / 2021 年 / 都市。國際經驗

在後疫情的近未來裡,都市規劃能夠怎麼調整?

文/臺北願景計畫

文字大小:

在後疫情的近未來裡,都市規劃能夠怎麼調整?

今年新冠肺炎在全球長時間肆虐,大幅影響了人們的生活,也讓人開始思考城市在面對這樣的生活形態下,會造成什麼改變。今天,我們要來分享座談會上專家學者及BBC新聞網提及有關後疫情時代城市規劃的思考方向。

流行病在歷史上一直是影響城市規劃與建設的重要因素,如 19 世紀霍亂爆發,促成了全新衛生系統-「下水道」的建設。而現在,隨著新冠肺炎在全球迅速的蔓延,不禁讓人思考什麼樣的城市能夠抵禦傳染病?什麼樣的城市能應變疫情帶來的新形態生活?後疫情時代的城市規劃又會是什麼模樣?

新冠肺炎影響人們生活(Source:https://reurl.cc/KkzdvM

城市生活快速便利,人們能在短時間內大量頻繁接觸,同時卻也為疾病的傳播提供了途徑。但並非所有「城市」都容易受流行病傳染影響,不同樣態的城市有所區隔:擁有大量開放空間、綠色盤設施和自行車系統的健康城市,與人口密集且缺乏系統性規劃的城市,兩者散播疾病的速度截然不同。城市的公園綠地、開放空間系統不只是為了休閒遊憩使用,在疫情時期,大量綠色空間更能提供人們保持社交距離。在疫情期間,這些公園綠地、開放空間成為民眾出門降低感染風險的庇護所,獲得大量綠色空間對於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也有相當大的幫助。

開放空間提供人們保持社交距離(Source:https://www.kent-life.co.uk/....../parks-public......

新加坡的治療公園旨在促進公民的心理和情感健康(Source:https://reurl.cc/KkzdvM

除了大片的開放空間、綠色設施外,能防範傳染病的城市還需要什麼樣的條件?我們下篇(編按:後文)再繼續跟大家分享!

上篇(編按:前文)提到在疫情期間,城市中「綠色空間」為居民外出騰出更多空間,降低傳播速度和染疫風險。除此之外,另一個重要元素是:獲取食物的管道。

都市農園(Source:https://www.pinterest.co.uk/pin/438467713702450188/

全球化的現今,全世界各個角落的資源能在幾小時或幾天內送達,但在疫情時代,便利的交通也是病毒快速傳播;而隨著各地封鎖邊界,也阻斷了資源的流通。為了降低風險,並提升城市面對疫情時的韌性,未來城市機能需要更加在地化,甚至自給自足。不僅在食品上,也包含了日常生活設施,如澳洲墨爾本,在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前,進行了「20 分鐘生活圈」的試驗,購物、醫療保健到運動,市民需要的設施能在步行或騎自行車 20 分鐘內抵達,而這樣的概念也正如之前分享的巴黎一刻鐘城市。

墨爾本20分鐘生活圈(Source:https://www.planning.vic.gov.au/....../20-minute......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影響你我的生活,我們無從得知下次大規模傳染病何時會再發生,因此城市需要做好傳染病的防備工作及基盤設施之整備,方能抵禦傳染病的擴散!

過去兩篇(編按:前文)我們談論了城市在後疫情時代須具備的條件,除此之外,城市還能如何提供更宜居、永續的生活呢?

疫情影響許多產業,在大多數產品的銷售數量下降時,卻有一項產品逆風成長,那就是:「自行車」(同時讓有自行車王國之稱的臺灣自行車訂單大增!)

隨著歐洲各國逐步解封,回歸工作岡位的民眾仍因疫情無法放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因此將目光對準了自行車。歐洲自行車協會(European Cyclists’ Federation)執行長Morten Kabel表示:「現在講究社交距離,大家會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城市也容納不了更多的車輛,自行車變成是再自然不過的選擇。」

許多地方政府更抓緊時機增加或拓寬自行車道,如義大利米蘭新規劃了 35 公里的自行車專用道;紐約市將行人納入,設計了 160 公里的行人與自行車專用道;巴黎更是早在疫情爆發前新增了約 1000 公里的自行車道。

巴黎宣佈在封鎖期間建立至少50公里的臨時自行車道(Source:https://www.climatechangenews.com/....../will-take....../

疫情期間義大利米蘭已利用減少的汽車交通量來塗裝新的自行車道(Source:https://www.vox.com/....../coronavirus-south-korea......

紐約市規劃自行車專用道(Source:https://www.nydailynews.com/....../ny-bike-lane......

疫情促使城市重新檢視交通規劃,環境友善兼具防疫效果的自行車儼然為歐洲最熱門的交通工具,各個城市正思考著如何規劃完善、安全的行人與自行車空間,創造更加宜居永續的健康城市!

➤ 更多報導

1. BBC:How do you build a city for a pandemic?

2.  天下雜誌:後新冠病毒的城市圖像

3. 天下雜誌:後疫情時代,讓都市規劃留點白吧!

4. 天下雜誌:「解封小女王」 疫情如何讓全球自行車銷售大爆發?

5. Hami書城:後疫情時代的意外發展 法國新冠自行車道正夯

6. 報橘:【MIT 自行車歐美瘋搶】疫情讓歐美改變通勤習慣,台灣自行車產業掌握商機!


本文轉載自:臺北願景計畫。原文分別為上下兩篇,原標題分別是:「後疫情時代下的城市規劃(上)」、「後疫情時代下的城市規劃(下)」以及後疫情時代下的城市規劃-番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