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2謝易軒
文章一覽 / 專題特輯 / 共享城市 / 2020 年 / 都市。網絡經營

「天然共」世代:搭車、叫餐、訂房……共享服務改變了台灣年輕人生活

謝易軒

文字大小:

「天然共」世代:搭車、叫餐、訂房……共享服務改變了台灣年輕人生活

自從 2000 年代晚期 Uber 與 Airbnb 等規模化的共享服務問世以來,短短十年,在世界各地激起大大小小的漣漪,許多產業相繼發展出創意紛呈的共享模式。台灣的共享服務平台雖非開始得最早,也不如中國部分大城市普及,但與行動裝置連動的共享消費模式,卻已深入台灣民眾的生活。以送餐共享平台為例,根據 2019 年 9 月的調查,當月份內,台灣每 4 到 5 個人之中,就有 1 個人使用過共享外送平台,其中 20 到 39 歲的年輕族群尤其習慣使用送餐平台,幾乎每 3 人就有 1 人使用過。

 

共享平台提供方便又平順的消費新體驗

共享經濟日益蓬勃,對於人們的生活也產生方方面面的影響。今年 30 歲的定遠,是共享服務的愛用者,2013 年 Uber 最初進駐台灣開啟試營運時,他就曾嘗試使用,至今他用過的運輸類共享平台一字排開,除了 Uber 外,還有滴滴打車、Ubike、Obike、WeMo、GoShare 、台灣代駕,以及他統稱為「跑腿類」的 Ubereats 與 LalaMove。

(騎著機車的Ubereats外送員已經是臺灣馬路上隨處可見的景象。)

(騎著機車的Ubereats外送員已經是臺灣馬路上隨處可見的景象。)

「一開始覺得 Uber 好用,是因為在國外的時候,發現它比一般計程車便宜三到四成,而且在一些地方除了單獨搭乘以外,也可以選擇與其他人共乘,系統會自動把你跟路線相近的人放在同一車,一起搭便車,費用更便宜。」定遠說。

不過共享平台真正吸引他的,還是與行動裝置結合的方便性,他解釋:「我覺得 Uber 為很多後來的共享服務訂下不錯的標準,不少平台都以此為藍本,它們的介面清楚、使用方便、價格透明,且有實名評分機制,消費者能夠預期自己會得到什麼樣的服務,出國時使用也感覺特別有保障。」

另外定遠也嘗試過近年在台灣出現的共享停車空間平台 Uspace 及 Upark,這些平台讓私有停車位在閒置時可以登記上線,供停車人使用。在停車大不易的台北市,他很高興看到這些服務把許多空間釋放出來,讓土地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不過,對消費者來說,最有吸引力的還是使用的方便性,「這些服務有個很棒的功能,就是可以先預約停車位,在有時間壓力時,能確保在某個時間一定能在某處停到車,多花一點錢先把車位訂下來也值得。」定遠說。

(在台北壅擠的街頭與巷弄,時常連摩托車都一位難求,更不用說汽車了。)

(在台北壅擠的街頭與巷弄,時常連摩托車都一位難求,更不用說汽車了。)

 

不只共享,還能學新知、交朋友


旅行時,定遠也喜歡使用 Airbnb。「這與住飯店的體驗很不同,讓我有機會認識當地人,雖然會有安全上的疑慮,但因為有評分機制,讓人能夠先篩選過濾,基本上我會選擇有超過上百筆評價的房子,就比較安心。」除此之外,她認為 Airbnb 與 Paypal 合作,讓她之後購買線上課程等商品時用 Paypal 付款十分便利,也是讓她持續提供房源的誘因。

對於 Airbnb 的安全性疑慮,當過 Airbnb 屋主的小蔡倒很放心。她說自己以房東身份加入 Airbnb,了解平台的管理方式,對它有一定的信任,旅行時也都會安心使用。

今年36歲的她,在 2014年 到 2018 年之間,用家中空出的一個房間,前後接待過超過 50 組客人,最長甚至有一個德國學生,一住就是 3 個月。「其實一開始最主要倒不是為了賺錢,而是也想要有些不一樣的互動與社交體驗。尤其早期會使用 Airbnb 的人大多是會注意新資訊、喜歡冒險的類型,我因此遇到很多有趣的人,比如有一次客人是做 3D 列印的,就獲得很多有趣的相關新知。」

小蔡笑說,之後來客漸漸不如一開始那麼有趣,自己的經營動機降低,於是就把房價提高了一些,不過,仍持續用共享平台接待住客,還有一個原因:「我自己心裡有個想法,把這當成是以物易物,我在家接待客人,下次旅行時,用這筆賺到的錢去住其他人家裡的 Airbnb,就等於是用家中空間免費換到住宿旅費。」

共享的未來值得期待


目前小蔡沒有再出租家中的房間,但她仍然喜歡使用共享服務平台,也認為整體而言共享模式有正面的經濟效益,她說:「在希臘旅行的時候,遇到一個房東光靠經營 Airbnb 就能生活,才發現原來共享可以做到這樣的程度。」

定遠對於共享經濟的發展也樂觀其成,認為整體上共享讓資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消費者也有更多選擇,並得到愉快的使用體驗,他以叫車平台為例:「手機按一下,一邊等車可以一邊做其他事情,省了很多時間。」他分析:「我相信共享一定是自古以來都存在,但是過去很難管理,現在電腦讓數據化管理變得可能,可以用很少的人力管理大量的資源,甚至很多產業會漸漸不需要中間人的角色。未來大家越來越習慣以後,年輕的一代消費習慣可能會有很大的改變,比如越來越沒有人願意買車。」

未來,共享經濟的觸角只會越伸越廣。定遠與小蔡都表示,將來若有適合的資源,會願意拿出來共享,他們也都特別期待看到如長照、家政等工作的人力派遣共享,將會如何發展。至於被問及共享經濟有什麼負面影響,二人則不約而同都笑言,共享平台讓使用與付費過程簡單流暢,讓人在消費當下太無痛,常在月底接到帳單時才發現,啊,不知不覺又花大錢了。
 


有任何想法想回饋,歡迎到村聲【粉專貼文】留言!

參考資料: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