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6文 | 邱敬
文章一覽 / 專題特輯 / 共享城市 / 2020 年 / 都市。議題行動

來一碗「南機拌飯」──深入勞力和權利共享的地下社造勞動合作社

文 | 邱敬

文字大小:

來一碗「南機拌飯」──深入勞力和權利共享的地下社造勞動合作社

「南機拌飯」位在南機場第二期忠恕社區的地下室裡,幕後經營團隊「地下社造勞動合作社」在這個 40 坪大小的空間,打造了一個能讓來到這裡的人,一起做飯、一起吃飯的共享空間,透過煮食交流將各種人、各種議題想法「拌」在一塊兒,因此叫做「南機拌飯」。

而「地下社造勞動合作社」既然叫做「合作社」,顧名思義,意味著這是一個權利義務平均分擔的扁平組織,而「勞動合作社」,更意味著這些擁有共同理想的成員,在這裡投入同樣的勞力和時間一起努力,傳統由上而下的命令指導,在合作社的平等精神中是看不見的。

 

大庫與大會:合作社運作的「兩大」共享秘密

合作社經營模式最大的特點,是所有成員在加入之前都會以最低一萬元的金額入股,匯集成「共同大庫」。大庫除了支應南機拌飯固定的房租之外,也是各成員案件執行之間空窗期的週轉金。這樣的金流支持,對有理想在社區做事、白手起家的工作者來說相當重要,因為在這個支持的基礎下,合作社的所有成員,哪怕是新進社員,才有足夠的自由,能夠選擇自己真心想要完成的計畫,慢慢找案子、找夥伴,一起將理想落實。

早期社員的工作面向與社區營造較相關,常常會主動介入社區需求,然而,就如受訪的執行社員品涵指出,「社區工作是很消耗人的」,加上目前執行社員關心的議題轉向,因此地下社造勞動合作社近年業務轉型,以親人告別和兒少照顧的議題為主。

「合作社」另一個重要特色為「社員大會」。在社員大會這天,大部分的社員都會回來聚在一起,舊社員們會將自己曾經連結過的社造資源、經驗和人脈等,都毫不藏私地提供給目前的執行社員,讓社員大會成為合作社團隊延續的重要機制。因此,儘管「南機拌飯」在這兩年經歷了一波成員變動,即使早期的社員都先離開了,他們的經驗仍然能成為新社員的養分。


.jpg                                                       (社員大會一景)

 

是物理的共享空間,也是精神上的共享空間

地下社造勞動合作社,花了大量的時間跟資金創立「南機拌飯」這個空間。但為什麼要從空間經營開始?共享空間有什麼度可取代的重要性?

品涵告訴我一則故事:「今年開始,有個國二的孩子會跑下來找我們聊天。他跟外婆媽媽住,是從湖北過來的。這樣的背景讓他在臺灣有很多錯亂的經驗。臺灣同學笑他不懂臺灣,是共匪;中國的人又排擠他,說他是臺獨。」而「南機拌飯」這個共享空間,就提供了這個孩子一個精神寄託、情感交流的珍貴地方。

再以實務需求來說,在「南機拌飯」所在的社區之中,「人生百味」跟「臺灣社區實踐協會」開了一家公益二手店,招募有經濟需求的媽媽來工作。雖是美事一樁,但當這些媽媽出門工作,托育即成為問題,這個時候,「南機拌飯」便成為這些孩子可以在媽媽出外工作時,安全玩樂學習的地方。「南機拌飯」曾特別為這些孩子設計課程,近期更規劃開發了更幼齡的童書朗讀方案。


02.jpg
                                              (小朋友聚集於南機拌飯)

 

我想起人生百味的創辦人阿德曾說一段話,很適合給「南機拌飯」當做一個註解:「很多邊緣的人都可以來到這裡。很多奇怪的人,像我們也是奇怪的人,來到這裡的時候可以有個空間彼此陪伴。在一個社區的角落,好像自己的奇怪就不奇怪了。」

一如,南機拌飯持續在社區進行的「剩食循環」,除了減低浪費外,透過拜訪或親自領取的過程,志工們得以跟弱勢居民說上幾句話,寒暄問好,在精神上給予安慰。因此,對於地下社造勞動合作社來說,比物質交流更為深刻的,是居民在「精神上共享」著這個空間,這個空間,是他們可以隨時求援和信任的地方。


.jpg
 

輔助對象就是我們的工作夥伴:站在被幫助者的立場助人

剩食循環是南機拌飯自創辦後一直延續至今的重點工作,採取主動收集再發放的模式。

看似簡單的收集、分送,其實背後困難重重。例如,有些愛心民眾忘了考慮到部分食材的處理不便,導致團隊在後續處理困難;也有些志工在發送食物時,會自有一套「誰是弱勢」或「誰需要什麼」的想像,未能站在受助者立場的幫助方式,往往成為受助者的新困擾。

「一開始進入這個模式裡面,大家抱持怎樣的價值觀,很重要。」另一位執行社員Peter說。參與這樣的社區工作,需要的不只是愛心,更需要抱持公正的心態,深入了解輔助對象處境。

工作者需要不斷自問,是否真的了解受助對象了?自己的底線可以接受到哪裡?可以給使用空間的人多少自由?……等問題。與輔助對象建立起共識,才不會造成輔助對象和工作夥伴的負擔,陷入彼此消耗的循環。

或許,組織最基本可以做到的是,盡量促進居民彼此了解和認識,創造在地聚落的更多連結。例如透過居中調解紛爭,培養居民信任關係,讓社區既有的發展協會得以妥善運作;抑或是,透過同一空間的活動,讓原本互不認識的居民相遇,當他們知道彼此住在哪裡、興趣為何,即可能成為日後自發性連結的基礎。

-02.jpg
                                                (南機拌飯所在的社區)


三四年來,「南機拌飯」這個把人「拌」在一起的共享空間,就這樣透過連結的工作,將各種人和各種可能性匯集於此。而地下社造勞動合作社這個幕後組織,就這樣透過平等與共享的精神,把實體空間變成一種精神支持,把地方居民成為彼此的人生戰友,讓他們有機會一起在地方上,創造新的無限可能。


有任何想法想回饋,歡迎到村聲【粉專貼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