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水越設計 AGUA Design
萬華製造-從在地視角體驗包羅萬象的萬華
看見萬華更多的可能性,已知的,未知的,都值得一一探索與認識!
萬華製造獲得 Shopping Design 「2017 Best Design 100」在地文化貢獻獎項。2017年 7 月至 12 月間執行諸多工作坊與設計微改造,也邀請在地產業商家與民眾共同參與,一同開發獨具萬華多元產業特色的文化體驗。深入挖掘和開創不同面向的議題,如「市場文化體驗」、「青草知識巡禮」、「傳統技藝製作」、「萬華地圖創作」、「萬華影像探索」、「社區營造思考」、「城市行銷討論」等等。探索萬華就像寰宇蒐奇般可以挖掘許多奧妙與驚奇,這次透過超過百人的共同開發建置,讓老萬華的300年轉化成小朋友、年輕人與國際人士都可以體驗的文化旅程。
(萬華製造也在「2017台北設計城市展」中展出工作坊民眾參與過程、產出,以及「萬華地圖松」、「跟著攝影師喀嚓萬華」參加者作品、萬華製造邀約攝影師許尊凱的攝影)
市場文化體驗
在 82 歲的新富市場、東三水街市場,設計師與店家老闆共同進行以觀光與產業體驗為前提的體驗課開發。由店家老闆細說市場裡的歷史記憶及經營之道,以及介紹自家產品特色,加上設計師帶領有趣的設計觀察,讓民眾實際體驗菜市場文化的眉角。「麵的味蕾」、「漬物的等待」、「餃子的技藝」、「雜貨的攻略」、「花的神性」工作坊透過民眾與店家老闆面對面交流互動重新翻轉市民對於傳統市場的印象,認識在地產業發展脈絡,親身感受傳統的新生。
(在傳統市場內體驗各種有趣及聆聽店家故事)
此外水越設計也與周育潤設計師、徐景亭設計師、陳彥良設計師團隊共同合作微改造,融入設計新思維,打造傳統市場內店舖的新面貌,為萬華在地的老市場增添一份新意。
青草知識巡禮
遊走龍山寺附近時,一陣陣的芳香撲鼻而來,靠近發現是一間間青草行正煮著青草汁。以龍山寺旁的青草巷為起點擴散至週邊街區,共有 13 間青草店家,而形成青草知識薈萃之區。「青草採集不思議」、「青草藥田的採訪作業」、「青草的美味食譜」一系列的工作坊讓參與民眾能有機會能貼近青草,與店家老闆互動及交流,從枝枝葉葉中尋覓老祖宗的生活智慧,重新思考萬華在地產業的未來以及設計介入的可能性。
(青草店老闆帶我們走進「和平青草園」探索萬華在地的藥田)
(青草店老闆仔細地為工作坊學員們解說各種青草知識)
「萬華青草聚落」(Wanhua Herbal Market)地圖具有導引人們走到西昌街 224 巷青草巷與廣州街 209 巷的功能,也可在地圖上看見 13 間青草店家的故事。此外,青草店家價目表的設計改造,為店家資訊增添視覺辨識度,也在保有傳統風格之中融入設計思考及國際語彙,增加資訊閱讀的多元性。未來也期待能與更多青草聚落的店家有更多元的合作,將青草知識應用於生活之中,拉近人們與草藥的距離。更貼近年輕族群與國外旅客,提高萬華青草產業的國際能見度。
(「萬華青草聚落(Wanhua Herbal Market)」地圖安置於龍山寺捷運站四號出口左方玻璃牆面處)
(「安安青草店」價目表設計改造)
(「福記青草漢藥房」價目表設計改造)
傳統技藝製作
萬日風華,茶巷鐵字。走在現今的萬華街上,我們依舊能觀察到各式各樣的招牌。從排版、字體、色彩選擇和材質,都能推論出不同年代的美學和選擇,非常有趣!「萬華招牌日日春工作坊」帶著 35 位探索家一起行走招牌觀察路線,來到「華江整宅」,探索臺灣第一代社會建築與招牌。而老字模店家「強發白鐵號」(強發五金工程行)靦腆的老師傅也非常熱情的示範字模的製作與材料的選擇,拉近招牌與字模製作傳統產業與新時代的距離。
(學員親自嘗試字模塗色,工作坊中使用壓克力顏料印製在自己準備好的布料上,印製效果良好)
萬華地圖創作
「萬華地圖松 Wanhua Mapthon」活動號召 100 位來自臺灣各地的民眾一起參與,從了解地圖製作技巧到走訪白天與夜晚的萬華,最終產出超過 50 種走看萬華的地圖。活動過程串聯週邊店家,包含傳統市場、廣州街的攤販、青年旅社,滿足徒步旅人的味蕾以及提供舒適的休憩場所,也安排在地秘密情報員與參與者互動,讓一日的老城探索充滿樂趣。
在每一組地圖創作者的作品看見多層次的萬華,也發現許多城市與人生故事的足跡。謝沛芬、吳庭青、吳庭宜三人所共同繪製的地圖作品「來吧!跟著寶金家」,不僅有著旅行探索路線,更是一張纏繞出祖孫三代的家族地圖,其說明此次繪製的艋舺地圖,拼湊阿母和阿嬤的年輕時光,瞭解了平日生活的地方,也因共同話題,和家族的感情更緊密了。而由林靖芳、林辰容兩人的作品「艋舺文化巡禮」的地圖創作中說明許多原本面臨改建的地方,都因愛惜文化的人們而留下,所以今日的我們才得以暢遊其中,了解過去。其以時節區分出萬華在地不同的祭典與活動,從不同的時間遊歷萬華,也是一種新思維的體驗。
(臺灣第一個街區地圖馬拉松在萬華)
(艋岬文化巡禮/林靖芳、林辰容 繪)
(來吧!跟著寶金家 / 謝沛芬、吳庭青、吳庭宜 繪)
在日落後的巡禮,由資深在地文史專家高傳棋老師帶領民眾夜訪艋舺,生猛深入的路程規劃包含艋舺龍山文創 B2、捷運龍山寺站旅遊服務中心、夜晚來臨時的艋舺公園、夜間龍山寺之美、艋舺情色集街區、艋舺三大夜市、 艋舺深夜食堂、品嚐艋舺在地美食、華江整宅 、臺北水窗口、環南市場。 長達 3 小時的豐富導覽從艋舺大街到不曾注意的小巷弄,循著不同的文化面向談及在地特色與歷史故事,讓所有參與者對夜萬華的魅力透過五感體驗大開眼界。
(萬華地圖松高傳棋老師「夜巡萬華」)
萬華影像探索
在文化中發現一個城市的美麗,而影像的故事來自於對一個城市的觀察與對話,「跟著攝影師喀擦萬華」邀請怪奇攝影師許尊凱與心靈攝影師汪德範,帶領大家發現老萬華更多區域特性及產業聚集地,這一場影像探索之旅開啟了萬華的知識寶庫。喀擦!從不同的主題與角度去切入萬華,無論是命理、市場、龍山寺、青草巷與西昌街、剝皮寮、服飾、鐘錶、鳥街、茶室、公園都有著獨特的文化風貌及在地景觀,也讓參與工作坊的大家看見不同視野的萬華。
(拍攝主題|市場 / 謝玉婷 攝)
(拍攝主題|西昌街/ 郭宛諭 攝)
社區營造思考
萬華製造所探索的不僅是傳統新生,同時也思考社會議題的發現與創新體驗。長期以來,萬華的街友問題嚴重,但發現透過許多社造團體在當地進行的社區營造與轉型策略,把社會問題轉化成另一種體驗形式。前往訪問「台灣夢想城鄉協會」、「人生百味」、「萬華社區小學」、「南機拌飯」、「芒草心」。過程中一起瞭解萬華在地社造單位的故事與創意行動,使得更多人樂意去欣賞萬華的另一面,接近與關懷社會弱勢,重新給予他們更多機會和力量,也是社會設計思維的起點。
圖:「萬華社造之旅」工作坊由水越設計師帶領民眾一起擔任一日記者,工作坊中大家分工合作擔任文字記者、攝影記者、圖文記者、直播記者等分配不同記錄屬性的工作。
城市行銷討論
走出萬華,迎向世界。讓國際看見在地,也讓更多的萬華在地人看見自己家鄉的獨特與美麗!「從萬華游向世界」工作坊探討萬華與世界對話法則,並運用「萬華製造_社團」彼此互相討論與交流,激發大家對於行銷萬華的思考。
圖:工作坊中,水越設計帶領大家進行各種行銷與社群平台的討論與探索。
運用網路平台嘗試將萬華行銷於國際平台上,期許有更多的新生與改變。除了從國內外遊客的角度思考各種影像行銷的多元可能,更一起蒐集,認識,操作 FB、IG、Google map、Teipadvidor、Youtube、lonelyPlanet、Wikihow、Wiki、網紅、Pinterest等等 10 個網路社群平台。行銷是讓好的東西讓更多人被看見,無論是透過故事、主題或是何種宣傳手法,行銷都是要去瞭解「消費者」或「使用者」的需求或想法。
圖:新時代中有各種的社群媒體能行銷萬華。
48 小時體驗萬華地圖
48 小時內的百種體驗,白天人聲鼎沸,晚上燈火通明,萬華總有著源源不絕的能量。食衣住行,皆能在萬華獲得滿足,邁開腳步深入探索,發掘更多的老城秘境新生。來萬華一趟,與在地交流,勝讀萬卷書。艋岬公園、東三水街/新富市場、剝皮寮老街、台灣夢想城鄉協會、西昌街青草巷、龍山寺、命理街、龍山文創 B2、大理服飾街、大里鐘錶街、萬華社區小學、華西街觀光夜市、背包客旅館、新富町文化市場、鳥街、地下勞動合作社、和平青草園、廣州街觀光夜市、茶室文化老街、強發五金工程行、華江整宅、環南市場,22 個萬華探索點,讓你旅程拾獲更多的故事與寶藏。
圖:48 小時體驗萬華 DM。
圖.文/水越設計AGUA Design
主辦單位|臺北市文化局策劃執行|水越設計 AGUA Design
特別感謝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新富町文化市場、市場處、東三水街市場、新富市場、2017 台北設計城市展、龍山文創 B2、萬華心願景、大輿地圖出版社、漫旅地圖空間、IKEA宜家家居、永恆製麵、多餃舍、唐記鹹光餅、酒釀蘿蔔、馨都如您意花苑、林金子小店、台東脫線雞、國本雞鴨行、強發白鐵行、福記青草漢藥房、安安青草店、萬安青草店、 四知青草店、生元青草店、台灣夢想城鄉協會、人生百味、萬華社區小學、南機拌飯、社團法人芒草心慈善協會、大可居青年旅館、金艋舺紅豆餅、時印設計、錤勝影像有限公司、洪文和會長、許尊凱攝影師、汪德範攝影師、許鈺盛攝影師、高傳棋老師、李嘉梅青草老師、周育潤設計工作室、徐景亭師團隊、陳彥良設計師團隊、萬華區富民里范添成里長以及所有活動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