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9

HOME 2025 : 想家計畫

文字大小:

HOME 2025 : 想家計畫

預見未來,開啟家的定義

2025年,十年後的我們,將過著什麼樣的生活?站在世界的何處?
而台灣的政治經濟、地理環境、社會結構又將如何變化?面對嚴峻的少子高齡化、生態環境異常變遷等議題,建築師又該如何回應此劇烈變化的未來?
?
?

開啟「家」的定義

今日臺灣的人口、社會政經結構正面臨劇烈改變,而這股改變的力量,更不斷擾動著「家」的定義;獨居、混居、多元成家的「家的需求」陸續被提出;獨立在家工作者與不定點工作者所渴求的「家的機能」也不再同日而語;家不再是「被炒作的商品」,家也不再只是一棟「房子」,家是心靈歸屬與情感聚合之處、是生命反思沉澱之所,更是我們多元且具生命力的創意發想來源。唯有讓家回到它「生活的必需/生活的場所」的本質,我們才能感受到生存的品質、生活的美學與生命的幸福感。讓我們自腳下的這塊揉合豐富歷史、擁有多重文化紋理的土壤出發,一同開始「想家」。

?

連結「家」的集思廣益

忠泰美術館邀集阮慶岳、詹偉雄、謝宗哲三位專家共組策展團隊,自2015年5月起持續媒合29組建築/設計專家及20家台灣中堅企業,針對臺灣所面對的社會、經濟、環境議題發想,探索未來的居住型態,透過建築/設計師創意構想與當今產業研發技術的合作,跨界激盪出前瞻革新火花。歷經長達近一年半的研究籌備,忠泰美術館與所有參與者,共同勾勒出30件2025年「家的生活樣貌提案。」而這一段「想家」的過程,並不只是歡欣造夢的「想像」(Imaging)歷程,更是扎實築夢的「思考」(Thinking)進程。
?
《HOME2025:想家計畫》共從六大主題切入──「島嶼居,家的在地性」、「天地棲,家的永續經營」、「共生寓,家的互動」、「變形宿,家的新質感」、「智慧家,家的智能創建」、「感知域,家的冥想空間」;透過「家與個人」、「家與社會」及「家與環境」三大生活關係,探討家豐富且多層次的面向。展覽內容共將30個提案實踐成為影像、具體模型及大型1:1建築裝置,集聚眾力共同完成一幅「可見的居住未來想像圖」,邀請您一同探索未來,開啟「家」的定義!
?
2016_0393.jpg
A展區?
2016_0394.jpg
B展區?
2016_0395.jpg
戶外展區
?
策展團隊
阮慶岳|策展人、建築與藝術評論家?
詹偉雄|出版人、生活美學家?
謝宗哲|建築學者、文化推廣工作者?
?
參展建築師
方尹萍、方瑋、王?、平原英樹、?真悟、吳聲明、邱文傑、邵唯晏、林建華、林聖峰
翁廷楷、陳宣誠、許棕宣、彭文苑、曾志偉、曾柏庭、廖偉立、趙元鴻、劉國滄
王家祥+蕭光廷、?冠宏+王治國、李啟誠+蔡東和、陳右昇+邱郁晨郭旭原+黃惠美、
陸希傑+何炯德、楊秀川+高雅楓、戴嘉惠+林欣蘋田中央工作群+劉崇聖+王士芳曾瑋+林昭勳+許洺睿
?
參展企業
3M Taiwan、O plus Design、WoodTek 台灣森科、中保無限+、台灣大哥大利永環球科技、初鹿牧場、秀傳醫療體系、長虹建設、長傑營造、佳龍科技春池玻璃、通用福祉、常民鋼構、強安威勝+構建築、國產建材實業新光保全、新光紡織、新能光電、樹德企業
?
?

延伸閱讀

〈HOME 2025〉台客,你建築了嗎? - 邱文傑
〈HOME 2025〉SURFACE - 郭旭原
〈HOME 2025〉Inverted Figure & Ground - Mobile Logistics / 曾柏庭
〈HOME 2025〉獨居 / 群居 - 彭文苑
〈HOME 2025〉混雜登錄的棲居方式 - 陸希傑 + 何炯德
〈HOME 2025〉HOMESCAPE - 林聖峰
〈HOME 2025〉消化器官 三隻小豬之家 - 曾瑋 + 林昭勳 + 許洺睿
〈HOME 2025〉新光小客廳 - 郭旭原
〈HOME 2025〉公共住宅共享進行式 WHY CO-SHARING? - 戴嘉惠 + 林欣蘋
〈HOME 2025〉Merge 融合 - 王家祥 + 蕭光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