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黃金樺
如果市長是建築師?——黃金樺
前幾個星期,在學學文創 Alvaro Siza 建築師展覽的開幕酒會上跟其他來賓聊到都市設計的事,我也提到個人目前正在著手的書,一本關於都市該如何重生,該如何透過一個由下往上的力量,以建立永續城市及 identity 的想法。突然,一位建築師說,要真正改造城市,創造有品質的居住環境,何不讓建築師來當市長。近些年來臺灣一些城市的縣市首長,開始意識到城市美學的重要性,雇用建築學者來擔任都市景觀顧問,現任臺東縣副縣長是交大建研所的張基義老師,還有幾年前的彰化縣副縣長也是由涂明達建築師擔任。
個人近期還沒有機會到臺東旅遊,還沒機會看到張副縣長對臺東所造成的影響,但是彰化長大的自己,充分感受到由建築師副縣長所參與的縣政建設,對整個都市環境所產生的正面影響,一種不透過霸道式的大興土木方法來改善我們的城鄉風貌。迥異於過去每每到選舉期間,就會有縣市首長候選人大開支票, 要蓋多少的休閒館,民俗 XX 館等。似乎只有透過落款後奇醜無比的建築物,才能在競選連任的時候,大聲地跟選民誇耀在任期之內,他做了多少「建設」。設計的品質不重要,施工的好壞不重要,使用率高低不重要,是否真正提升居民生活環境水準也不重要,反正只要把自己的名字題上,就有機會增加選票,下一次就可以「凍蒜」。
今天,在網路上搜尋一些資料時,又意外看到個人相當景仰的巴西建築師市長,Jaime Lerner,為他所居住的城市 Curitiba 所創造的永續都市。對他而言,錢跟時間都不是城市建設的限制,在不同的開發上,他一再地與當地在經濟上較弱勢的居民合作,共創雙贏的成果,他在城市裡大量地增加開放綠地, 綠地當然需要維持,與其投資昂貴的除草機及人力,他在綠地上養羊,讓羊吃草,以讓公園裡的草不致過長,綿羊上長出來的羊毛,則可被做成羊毛衣飯販賣,販賣後所得來的錢,則當作城市裡的貧童的教育經費。
在公共建設上,他堅信要創造永續的城市,一定要有便捷的交通系統,為了不讓人民浪費太多時間在交通上,他鼓勵資方將工作場所興建再交通節點附近,如此一來,不但較偏遠的地方開始有人口進駐,也創造了一個自給自足的工作及生活環境,便捷的交通系統,讓公共運輸的使用率得以提升,且為城市大幅降低碳排放量。以上兩個例子,只是Jaime 市長在城市財政條件極度匱乏下所做的世界創舉,其他的成功創新案例不勝枚舉。總體來說,雖然他身為建築師,卻對城市有大思維,將自己的設計策略,落實於城市政策,讓居民、生活環境、政府多方達到「多贏」的局面。
然而這些「建設」的成功, 都不是取決於在任期內蓋了多少新穎的建築,而是一個以永續為核心來規畫的整合策略。城市美學固然重要, 但是希望身為建築人的朋友們,若大家有機會參與城市建設,都能將格局放大,在美學之外,為城市加分!